巫雨清蜷縮在浴缸裡,邊泡澡邊看紀錄片。

她感覺自己已經不會演了。

明明開機前和往常一樣仔細研究人物,寫了分析,瞭解背景知識,拍戲的時候努力代入角色她是體驗派)。

但導演就是覺得她不對,不行,不夠好。

國際知名導演的持續否定,讓巫雨清失去了自信。在劇組的時候靠一口氣硬撐,提醒自己不要鬆懈,別垮掉。

一回到家,這口氣自動消散。

焦慮、灰心、沮喪、自責……無數負面情緒壓著她。她感覺自己的脊樑都彎了兩度。

浴室的混響音效讓紀錄片裡的人聲和背景音樂格外清晰。

隨著片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巫雨清的思緒不再專注於自身,她看了進去。

很久之後,螢幕黑下來,隨著他的念聲,一個個白色韓語名字出現,底下是字幕的中譯名。

巫雨清直愣愣地看著。

導演說得對。

她就是錯了,確實沒有演出他要的效果。

她飾演的記者,核心裡的善良與正義感,暗地裡調查、拍攝、蒐集資料,這些動作和人物個性不用在鏡頭前眉頭緊鎖,發現重要證據時深呼吸或咽口水。

導演說浮於表面,套路化。於是她就把這些小動作小表情都改了,然後導演又說這樣太木。

巫雨清不能理解這句“太木”。

動作多是錯,沒動作也是錯。

怎麼變“靈”?這個“靈”該是什麼樣的表情、氣質和神態?

巫雨清這段時間快琢磨瘋了,已經鑽了牛角尖。

沒有所謂“靈”,要的是真。

那些有堅持、有追求、身體力行踐行自己理念的人,是微暗的火。

燃燒的心在胸腔裡,旁人能嗅到煙。

信念感不是倔強的表情,挺拔的身姿,明亮的眼睛。它更多閃現在疲憊的身軀上,尋常的話語裡,向前的腳步中。

巫雨清從浴缸裡站起,熱水順著身體往下淌。

這些感悟一定要記在人物分析文件裡。

她抬手拿浴袍,然後看見浴巾架子上奇形怪狀的毛巾。

誰疊的?家裡的阿姨不可能……這不是青蛙嗎?

她拿下來細看,沒想到毛巾青蛙的身體塞著東西,還很重,掉出來摔在地板上。

她的拖鞋前躺著一塊金條。

巫雨清抬頭去看架子上另一隻還維持著原樣的毛巾青蛙。

宗政航翻看妻子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