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演作為一個藩王,竟住在了皇宮,把持朝政,以禮以法,都說不過去。

高演見此,只好順水推舟,說料理完先帝的後事以後,就搬離皇宮。

高演親自住持國葬,國葬儀式上,22歲的尚書左僕射、高陽王高湜,酒後失德,竟然吹奏起歡快的笛曲。

“先帝怎麼會了解我?先帝你一點也不知道我在想什麼。”高湜酒後吐真言。

又瘋癲的敲擊胡鼓,手舞足蹈。

先帝不知道,其他人當然也不知道高湜心裡到底想些什麼。

但是,高湜的失言,讓一個人正中下懷。

那個人就是太皇太后。

高歡活著的時候,太皇太后自然不會對高歡的兒子做什麼,她親自紡紗織布,為高歡所有的孩子,縫製衣服,盡顯賢德風範。

高洋當政,高洋那脾氣,太皇太后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現在,高洋也死了,她的孫子皇帝,還羽翼未豐。

十多年前的奪夫之恨,太皇太后終於找出到了報仇的機會。

於是,太皇太后大怒,斥高湜對先皇不敬,命人杖責高湜一百棍。

杖責高湜的,是太皇太后的心腹。

高湜被杖責後,外表看不出來有多傷,但是他的傷,卻從此就沒有好過,病情拖到前乾明元年2月6日。

剛剛23歲的高湜,最終離開了人世。

遊娘撲在兒子的身上,默默流淚,她知道,太皇太后其實想要的是她的命。

但要了她兒子的命,比要了她的命,更讓遊娘痛不餘生。

但現在,暗暗護著她的太祖皇帝,早已不在人世。

遊娘只有把悲憤的眼淚,咽迴心裡。

太皇太后在高湜入殯的那日,親臨高陽王府,在靈柩前大哭。

“我只是看他不長進,不分時候的玩鬧起樂,就管教了他一下,那想到他就這樣帶傷死了。”

太皇太后哭得聲淚俱下,讓在座的人無不動容。

少年皇帝為不能保護自己的皇叔而自責,下詔追贈高湜為太師,錄尚書事,諡號康穆。

讓高湜七歲的兒子高士義繼承高湜的高陽王爵位。

天寶十年十二月,高洋的皇棺靈柩,於太極殿前殿,舉行出殯儀式。

但直到第二年二月,高洋的靈才葬於武寧陵。

這一年正月,高殷已改元為乾明。

少年皇帝,想打造一個乾坤清明,政明人和的時代。

而高演,在無數雙眼睛的默默注視下,搬離了皇宮,回到了他在鄴城的藩王府——常山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