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壁立千仞柏谷城(第2/3頁)
章節報錯
宇文護道:
“盜賊遍地,軍馬縱橫,使戰場之上,百姓困苦。我等豈能坐視百姓被大肆殺戮,而不想法解救?你說用什麼計策?可以阻止斛律光的擴張?”
宇文護打仗不行,沒有任何軍事天賦,但揣摩人心,最行。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堂弟,視老百姓為己人。
年輕的齊王,眼裡好像看到邊境的老百姓,在飢寒交迫中流離失所。
宇文憲猛的站起來,指著牆上的地圖道:
“為了邊境老百姓,兄長應當大舉出兵,救百姓於水深火熱。”
宇文護:“怎麼救?”
“兵分三路,一路用聲勢威懾晉陽,一路牽制西汾州的鄭孝行,真正的一路,直指汾北、汾南。
兩國開戰已久,齊國名將,肯定都出動。留在鄴城的小皇帝,諒他也不敢下旨,在晉陽、西汾州和汾北同時開戰。
對於晉陽,齊國的小皇帝,肯定不敢讓軍隊主動出擊,只會讓防守,等待援兵。”
說到這裡,宇文憲換了一種口氣。
“但西汾州的鄭孝行,我們只能遠遠的,駐兵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虎視他而已,提防他主動偷襲。”
宇文護點點頭。
宇文憲轉身對宇文護道:
“兄長在同業大張旗鼓的出兵。
我請求率以精銳輕騎,為先鋒,根據情況,伺機靈活的進攻。
這樣,不僅邊境可以安寧,可能還會另有所獲。”
宇文護心中大喜,頻頻點頭。
天和六年(公元571年),宇文憲率精銳輕兵三萬,整裝待發。
懷著一顆為好友梁景興報仇,報效國的赤子之心,宇文憲率先從龍門出發。
兵貴神速,宇文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過了龍門,第一目標,就是對面斛律光修建的龍門城。
駐守龍門城的齊將王康德,冷不丁發現宇文憲已到眼前,張皇失措之下,藉著夜色掩護,連夜率軍悄悄逃離。
天亮後,宇文憲發現自己撲了個空。
遂向西返汾水邊,宇文憲掘開汾水,使河水改向,南淹另一齊軍營壘。
乘齊軍混亂,宇文憲再次率兵衝入齊境。
周軍來勢迅捷且兇猛,齊軍猝不及防,渡過黃河的宇文憲,迅速佔領伏龍等四城。
又轉攻張壁城,一座張壁城,被宇文憲夷為平地。
斛律光此時,人在華谷,無法及時帶兵救援,只有任憑靈活機動的宇文憲端掉了他修的營壘。
宇文憲又避開華谷城,繞開定陽,轉頭向北,攻佔了姚襄城。
為保證糧草供應,修建了石殿城,作為汾州後援,糧食補給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