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皇帝比較佛性,動不動就出家為僧,讓大理朝臣頗為無奈,高氏的篡權一部分是因為高升泰有野心,也和大理皇帝的有莫大的關係,而且高升泰無論是能力和人格魅力更是上上之選,使得不少官員追隨。

段正淳臉色複雜的看著高升泰,雖然他是高升泰扶持的,然而他卻對高升泰並無太多感激之情,反而有深深的忌憚。

在他眼中,高升泰乃是權臣,高家所發的蒼山洱海誓言他一個字都不相信。

高升泰立他為帝不過是為了堵住大宋的悠悠之口罷了,日後擊退宋軍,他的皇位廢立還不是在高氏的一念之間。

而高升泰今日的行為,卻讓他感慨萬分,高升泰雖然是忠奸莫辨,然而其對守衛大理之心,卻日月可鑑、蒼山洱海為證

…………………………

龍首關下!

在大理守軍的頑強防守下,宋軍進攻無果,再一次被迫撤退。

“龍首關!”

種樸咬牙切齒,此刻他終於明白當年唐軍為何會在龍首關下全軍覆沒,龍首關非但牆高城厚,其特殊的結構五道城門的結構,更是需要進攻一方花費大量的代價才能攻克一道城門,而越往後,進攻方所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宋軍擁有當時最強的防禦盔甲冷鍛甲、最強大的遠端武器神臂弩,以及威力最大的武器震天雷,更在人數上佔據了優勢,依舊難以一舉攻克龍首關,甚至是死傷慘重。

曾布看到宋軍再一次敗退,不由臉色難堪,自從宋軍擁有震天雷之後,每戰必勝,然而如今哪怕動用了震天雷,依舊在龍首關下,寸步難行。

“樞密使大人!龍首關太過於險要,我軍若是強攻,恐怕將會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姚雄在一旁規勸道。

當年十萬唐軍就在龍首關下全軍覆沒,宋軍若是強攻龍首關,恐怕付出的代價並不少,西路軍和北路軍的聯軍將會折損過半,這恐怕是宋軍無法承受的代價。

曾布臉色難堪道:“大理君臣拒絕投降,大宋只有強攻一途,再者,正如範太丞所言,如果大宋連諸國中最為弱小的大理都無法戰勝,談何滅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

此戰乃是南下大迂迴戰略的最後一戰,大宋已經南北合圍大理城,大理僅僅剩下大理一城之地,如同九十九都拜了就差最後一哆嗦,無論多麼艱難,宋軍都必須攻下大理城。

“如今我軍攻勢受阻,以末將看,不如和範太丞取得聯絡,或許能夠有破城之方。”種樸也提議道。

世人皆知,邪醫範正邪方無敵,三軍取得聯絡之後,若是能夠得到範正的邪方,他們或許可以輕鬆攻破大理城。

曾布臉色難堪,他帶領的軍隊最多,建立的功勞卻是最少,就連進攻到大理城下,還是得益於範正率領東路軍,要是再用範正的方法破城,那他這個樞密使未免大失顏面。

“自古以來,攻城之戰乃是最為殘酷,從未有捷徑可走,龍尾關和龍首關的防守強度相差無幾,範正手中雖然有二十萬人馬,然而其卻是一群烏合之眾,讓其用命來強攻龍尾關,簡直是痴人說夢,真正想要攻破大理,還需我等大宋精銳。”曾布傲然道。

他雖然還沒有和範正取得聯絡,卻明白範正所帶領的乃是大宋精銳很少,其他大多都是用劫掠利益誘惑的一群烏合之眾,尋常的小城還能用人海戰術攻破,而遇到了像龍首關和龍尾關這等雄關,東路軍的那群烏合之眾絕對無法攻破。

“那我等三軍合圍,等到大理城內的糧草耗盡,定然讓其不攻自潰。”種樸提議道。

如今他們擁有數倍於大理的兵力,而大理困守一城,只需對大理持續圍困,大理定然會因為缺糧被困。

曾布搖頭道:“圍困大理城的確是一個方法,然而並非良方,我軍大軍南下,水土不服,若不能速戰速決,恐怕將士將會減員,人心不穩,到時候,恐怕會被大理所趁。”

北路軍不像東路軍一樣,直接一勞永逸解決後患,而是恩威並重一路上讓沿途諸部折服,若是在龍首關下久戰不下,恐怕會讓大宋後方不穩。

再加上西南林莽的氣候太過於惡劣,若是宋軍長期駐紮在外,恐怕將士會染上諸多頑疾。

“為今之計,只有速戰速決,憑藉我軍的優勢兵力,莫要吝嗇震天雷,曾某就不相信攻不下龍首關!”曾布發狠道。

當下,宋軍擂鼓,重整兵馬,準備一鼓作氣,進攻龍首關。

就在此刻,龍首關上,突然掛起了降旗,早已經被封死的龍首關城門被重重開啟,不再有任何抵抗。

“龍首關降了?”

曾布三人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幕,簡直是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