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變法解試(第3/3頁)
章節報錯
範正繼續道:“再者科舉舞弊乃是大案,我等若不嚴懲,到時候,倒黴的就是你我,本官剛剛赴任,賤內又親自發現了科舉舞弊案,自然可以輕易過關,而譚知府恐怕就麻煩了,畢竟張汝舟的舞弊案是發生在你的治下。”
譚洪頓時臉色一變,連忙道:“還請大人明察,下官絕對沒有參與此事。”
“哦!定然是底層官員欺上瞞下,希望知府大人明察秋毫,莫要讓這些害群之馬繼續危害兩浙官場!”範正盯著譚洪道。
譚洪頓時臉色一變,他自然聽出了範正的威脅之意,如果譚洪主動出手,丟擲一批替罪羊出來,那對朝廷也有所交代,否則朝廷怪罪下來,他範正乃是官家的紅人可以輕鬆脫罪,而自己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下官明白!”
譚洪當下鄭重道。
當下,譚洪回去之後,不再對杭州官場庇護,甚至為了將自己關係撇清,主動痛下殺手,甚至連自己的心腹都不惜捨棄!”
“範大人英明,譚洪此舉為了自保,必將會在杭州官場失去人心。”包康看到譚洪中計,不由佩服道。
範正搖了搖頭道:“當年唐太宗舉辦科舉,曾經感嘆道:“天下英雄盡入轂也。”從古至今,做官幾乎成為讀書人的執念,就算今日爆出科舉舞弊案,如果不對這個漏洞進行堵住,日後恐怕還會有人鋌而走險,本官決定在杭州為試點,再度變法科舉制度!”
“再度變法科舉制度!”
包康不由一震,範正已經變法過科舉考試的年齡,竟然還要再次變法科舉考試。
範正道:“上一次變法科舉考試乃是為了配合舊黨,推廣全城義務教育,而這一次是為了徹底解決妄增舉數入官的漏洞。”
“敢問大人有何高見!”包康詢問道。
範正想了想道:“大宋的科舉制度乃是傳承於大唐,只有州府主持的解試與禮部主持的省試,如此一來,既不利於選拔人才,一次解試的人數太多,讓人鑽了空子。”
包康點了點頭,張汝舟就是如此鑽了空子,這才有如今震驚大宋的科舉舞弊案。
範正道:“本官乃是兩浙轉運使,自然無法干涉禮部主持的省試,然而卻可以做主變法解試。”
“變法解試?”包康心頭一動,這的確在兩浙轉運使的職權範圍之內,而且以範正在官家心中的地位,斷然不會拒絕。
範正繼續道:“兩浙路乃是由各府,各縣組成,而如今呂大防正在推廣全城教育,各縣的讀書人數暴增,如果還繼續採用解試,讓一路之人同時參加科舉,未免太過於繁瑣,也不符合實際。所以本官決定,將解試一分為三,分為縣試,府試、以及原來的解試。”
“縣試,府試,解試!”
包康不由一震,範正此舉可以說一目瞭然,縣試,自然一個縣的考試,而府試,自然是一府的科舉考試,解試同時也是整個兩浙路的科舉考試。
範正當下道:“而縣試則是一縣之地參加考試,標準不高,甚至很多少年都能過關,稱之為童生。”
“成為童生後,方可有資格參加府試,府試自然會更加嚴格,透過選拔之人自然也頗為優秀,稱之為秀才!成為秀才之後,方有機會和兩浙路各府的秀才一同參加解試,錄取其最優者稱之為舉人,唯有舉人方可進京趕考參加省試。”
“此策大妙!”包康拍案叫絕道:“大人英明,如此一來,層層選拔,定然讓野無遺賢,又能減少解試和省試的壓力。”
包家雖然是官宦世家,然而到了包康這一代,早就家道中落,大宋交通不便,原本整個兩浙路只有一個科舉解試,他需要從偏僻的睦州到開封府前來參加解試,一來一回至少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沿途的吃喝用度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以至於讓原本中落的家道更是破敗。
他尚且如此,其他外府計程車子更是為了科舉靡費頗多,而如今有了三級考試,層層選拔之下,直接篩選出最精英之人即可,讓其他人無需再花費高昂路費前往杭州去科舉。
同時在層層淘汰之下,哪怕失敗之人也心服口服,同時也大大減少了解試的人數。
範正自信一笑,此乃後世明清最為成熟的科舉考試的模式,經過數百年的驗證,自然是最佳之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