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第3/3頁)
章節報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滿朝百官聞言一震,他們乃是飽讀詩書之人,他可是斥責範正的人品,指責範正暴虐,鄙視範正的邪方,卻不能否認範正的文采,此言言簡意賅,一舉概括華夏曆史。
“此言乃是範某觀看三國志的感悟,又縱觀史書有感而發,周朝分封天下,奠定華夏格局,春秋戰國,諸侯混戰,秦朝一統六國,漢末三國鼎立,隨後魏晉南北朝,天下再分,隋唐一統天下,唐末分裂,五代十國再起,直到我大宋崛起,可以正迎合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言。”
百官紛紛點頭,天下大勢的確如此。
蔡京皺眉道:“按照範太丞的理念,如今我大宋統一天下,豈不是正順應天下分久必合的天命,怎麼會有亡國之危。”
楊畏也附和道:“更別說我大宋如今已經滅掉了青塘吐蕃大理,國力疆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可見我大宋順應天命,必將一統天下。”
範正苦笑道:“不錯,我大宋本應該順應天命,一統天下,結束五代十國的亂局,可惜,大宋卻遇到了自古以來最強的一個草原王朝,遼國!
“遼國!”
滿朝百官情不自禁的點頭,遼國一直以來都是大宋的心腹大患。
“當年太祖太宗兩次北伐,皆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導致大宋國運有缺,歷代王朝三百年的國運,而我大宋僅僅一百五十年,就已經內外交困。”範正感慨道。
“燕雲十六州!”
百官不由一嘆,燕雲十六州一直都是大宋心中的痛,更是大宋百年屈辱的根源,燕雲十六州一日不奪回,缺少長城庇護,大宋將永無寧日。
“不錯,我大宋已經和遼國七十八年的和平,然而所有人都清楚,大宋遼國和大宋根本不可能一直和平下去,一旦宋遼大戰,缺少燕雲十六州,騎兵劣勢的大宋必將有亡國之危。”範正鄭重道。
百官沉默,他們雖然害怕戰爭,然而卻清楚,宋遼之間必有一戰,如今就看誰能夠找到滅對方的機會。
範純禮呆呆的看著兒子,一臉心疼道:“所以你就棄文從醫,一心想要找到救國之法。”
“詩詞不過小道也,上不能寬國之利,下不能飽爾之飢,大宋兩次變法失敗,再加上缺少燕雲十六州,早已經重病纏身,就連先祖范仲淹和王安石何等的驚豔絕才,依舊不能讓大宋振興,孩兒若是從政恐怕難以扭轉大局,更別說官場需要資歷,就算孩兒一路高升,成長到宰相之位。”
範純禮頓時心有慼慼,他宦海一生,最後在範正的幫助下,才在五十多歲登上了右相之位,範正若是按照正常的官員升遷,恐怕至少需要三十年的光陰。
“按照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大勢,宋遼之間的和平最多百年左右,也就是說,大宋距離亡國還有二三十年,到那時,範某的父母漸老,妻兒尚在,一旦草原鐵騎入侵,孩兒所要保護的一切都將灰飛煙滅,所以孩兒不能再等三十年,必須要儘快找到救國之法。”範正擲地有聲道。
此刻範純禮終於明白範正心疾的由來,一方面是推測大宋將亡,另一方面則是自己人微言輕,對此無能為力,這將是何等的無助。
趙煦好奇道:“你又如何能夠確認學醫能夠救國?”
當下百官也不由好奇的看向範正,就算範正救國無門,但是選擇學醫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範正直言道:“微臣也曾經迷茫,歷代前輩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微臣真的能夠做到?微臣若是失敗,那大宋真的還有第三次機會麼?”
“微臣知道這第三次變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為此範某想到了實驗之法,若是能夠在某一行業,或者某一地試驗變法,若是成功,再變法大宋也不遲,而以微臣當年的能力,最佳的選擇就是同樣落魄至極的醫家,若是能夠以落魄至極的醫家變法大興,那才有機會變法大宋。
趙煦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範正為何放棄大好前程,冒著被別人誤會選擇學醫。
“大宋積弊嚴重,如同重病纏身的巨人,變法和醫家治病救人的本質相同,範某學醫就是為了如同醫者一般,找到救國之方,多謝父親對孩兒放肆的容忍。”範正對範純禮鄭重一禮道。
範純禮羞愧道:“為父當年不知你如此志向,還多次斥責於你。”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當年的先祖范仲淹和王相公何嘗不是遭到舉國攻擊,孩兒當踏上變法的道路,早就已經預料會遭到世人的誤解攻擊甚至是讒言和陷害,只是為了大宋,為了守護家人,範某哪怕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範正鄭重說完,回身看向滿朝百官,反問道:“爾等捫心自問,若沒有範某所創的火藥武器,沒有範某所造的冷鍛甲,大宋如何會讓遼夏汲,趁機廢除歲幣。”
“若沒有廢除歲幣,沒有變法解決冗兵冗官冗費,沒有皇家銀行發行國債,大宋如何振興?”
“如果大宋故步自封,沒有變法,一旦宋遼開戰,大宋勝局幾何?”
範正一連串的反問,頓時讓百官臉色赫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