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彈劾樞密使曾布,此戰寸功未立,反而搶奪下屬滅國之功,鳩佔鵲巢搶先上奏下屬良策!失職至極。”

突然,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在朝堂之上,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百官霍然一震,頓時循聲望去,只見出面彈劾曾布的赫然是御史楊畏,其矛頭赫然指向剛剛得勝歸來的樞密使曾布。

任誰都知道攻破大理城所依賴的乃是邪醫範正翻越蒼山的邪方,這才逼迫大理投降,更別說曾布所上奏的上策移民大宋百姓,以及採用流官治理大理,都是在範正以人為蝗的邪方基礎之上。

雖然曾布乃是大理之戰名義上最高主帥,並且一戰滅掉大理,但是大宋的軍中兵將分離曾布並非一言堂,更別說樞密使曾布非但搶功沒有搶到手,就連自認為的上策也敗於範正的中策。

如今被舊黨抓住了把柄,公然在朝堂之上爆了出來,很顯然要置曾佈於死地。

“不好!”

新黨上下大呼不妙,誰也沒有想到舊黨竟然在此刻發難,突然彈劾曾布。

要知道曾布乃是樞密使,掌控大宋兵權,更是新黨的二號人物。

一旦曾布出事,那對於新黨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啟稟官家,微臣彈劾範太丞濫殺無辜,縱兵劫掠,中飽私囊。”蔡京聞言一頓,立即彈劾範正轉移朝堂壓力。

範正雖然乃是攻滅大理的首功,但是其行事極為殘酷,爭議頗大,並非沒有漏洞和汙點。

“臣等彈劾種樸和姚雄二將,畏敵不前,貽誤戰機!”更有文官趁機混水摸魚,打壓種樸和姚雄等武將。

經過連續的大戰,武將漸漸勢大,這讓向來崇文抑武計程車大夫大為不安,趁機對風頭正盛的種樸和姚雄二將打壓。

………………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一片混亂,彈劾聲滿天飛。

“咳!”

隨著趙煦一聲輕咳,頓時滿朝大臣為之一靜。

“曾愛卿!對於百官彈劾,你有何辯解!”趙煦看向曾布問道。

曾布不由一嘆,自己當初一時的貪念如今終於受到了反噬。

然而他知道自己並沒有搶奪成功範正的功勞,百官並沒有證據,僅僅是聞風奏事,當下硬著頭皮道:“老臣問心無愧!”

“好一個問心無愧,堂堂樞密使竟然敢做不敢當!”楊畏諷刺道。

蔡京皺眉道:“眾所周知,大理之戰的首功乃是範太丞,曾大人也對其如實上報,並未有搶功之說。”

楊畏冷笑道:“那是因為沒有搶到手?”

頓時新舊兩黨爭論不休。

“範太丞,你作為當事人,又有何要說?”

趙煦再次看向範正道。

曾布不由一震,他自然知道自己當初的行為的確有搶功之嫌疑,若是範正記恨於他,當眾對其搶功行為進行指責,恐怕他難逃一劫。

範正沉默片刻,豁然抬頭道:“啟稟官家,如今微臣乃是首功,那自然沒有搶功之說。”

朝堂之上,頓時一片譁然,誰也沒有想到範正主動為曾布作證。

就連曾布也不解的看著範正,他和範正的關係並不好,再加上新黨和醫黨的矛盾,他沒有想到範正竟然為他開脫。

範正並非好老人,如果能夠對曾布一擊必殺,範正並不介意,然而範正功勞在手,若是趕盡殺絕恐怕會引起朝野不滿,更別說範正還有更重要的目的。

“非但如此,微臣認為朝堂打壓出徵將領的不正之風必須杜絕,否則狄青的悲劇必將再次上演,大宋將領誰還願意為國出征?”範正鄭重道。

“狄青!”

百官眉頭一皺,他們自然對狄青的事情極為熟悉。

仁宗朝,狄青乃是一代軍神,出征西南擊敗儂智高大勝而歸,最後官升樞密副使,可以說做到了武將的最高職位。

然而狄青的官位越高,越遭到一眾士大夫的排擠,最終抑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