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第3/3頁)
章節報錯
當初蘇遁在範正的指點下,寫了隱括詞《臨江仙》就已經棄筆從醫,走上了法醫之路,如今竟然又有詩詞誕生。
“不錯!遁少爺的一句‘封侯非我意,但願天下平!’如今在開封城中,可以說人盡皆知。”範府官家歡喜道。
“封侯非我意,但願天下平!”蘇軾不由一震,此刻的他終於明白了蘇遁願意尚駙馬的想法,或許他一直小看了自己的兒子,蘇遁從來沒有封侯拜相的想法,而是為了讓天下太平,讓罪惡得到懲罰。
此刻他有些理解範正尚駙馬的行為。
提刑司中!
所有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蘇遁,曾幾何時,蘇遁意氣風發,如同愣頭青一般,不理同僚的警告,將一個個官員送進詔獄,結果讓不少同僚也對其敬而遠之。
“封侯非我意,但願天下平!”
如今聽到了這句詩詞,不少年輕的提刑司官員頓時熱血沸騰,對於蘇遁的鐵面無私多了幾分敬佩。
“豪言壯語誰不會說,恐怕要不了多久,都會被現實磨平稜角!”也有提刑司的官員搖頭道。
曾幾何時,他們何嘗不是如同蘇遁一樣,意氣風發,然而接觸到官場之後,他們的熱血也漸漸冷卻,成為了一個曾經討厭的人。
“範兄大禮,小弟愧受了!”
蘇遁自然也聽到了這句詩詞,然而他卻明白範正的良苦用心,無論是為變法法家還是尚公主,他就迫切需要揚名,而在文風鼎盛的大宋,一句膾炙人口的詩詞勝過無數年苦熬。
而且蘇遁心安理得的將這句詩詞佔為己有,一方面則是範正的一番心意,另一方面這正是他最真實的寫照,自然照單全收。
當下,蘇遁放下心神,仔細回憶昨日範正關於變法法家的提議,當下揮毫,下筆若有神,將範正的觀點再加上大宋的實際,獻上了變法法家之策。
當蘇遁遞上這個奏摺的時候,整個朝堂都為之轟動。
“變法法家!”
當新舊兩黨都認為大宋變法已經進行的差不多的時候,蘇遁竟然提議變法法家。
“蘇遁,就是那個封侯非我意,但願天下平的法醫蘇遁!”趙煦饒有興趣的問道。
範正配合道:“啟稟官家,正是此人,蘇遁非但是跟隨微臣變法法家的三傑之一,更是蘇大學子之子。
“難怪有如此志向和文采!”趙煦盛讚道。
“多謝官家誇獎,犬子愧不敢當!”蘇軾口中謙虛,實則嘴角都已經裂開了,蘇遁能夠得到官家的親口稱讚,這讓他頗為自傲。
“上訴、二審制度!”
“將各縣不滿判決的上訴案件,交給知府二審。”
“好!此乃良法!”
趙煦看著手中的奏摺,拍案叫絕道,二審制度一出,讓冤案多了一條上訴的途徑,足以平息百姓民心,大大減少貪贓枉法的案件。
“二審制度雖好,此舉一出,恐怕會引起天下官員的不滿。”呂大防擔憂道。
任誰都知道二審制度要比一審制度更加嚴謹,大大減少冤案的發生,然而審判權一直都是知縣手中最大的權力,如今有了二審制度,可以說極大地削弱了知縣的權力,這自然引起了很多官員的而不滿。
“不錯,而且各縣的案件皆集中到一州之地,知府才一個人,精力有限,豈能同時治理一州之地,還要審判一州的案件。”章惇也搖頭反駁道。
任誰都知道只要是打官司,不可能讓雙方都滿意,所以每一個案件上訴的機率的都很大,此舉大大加大了知府的工作量,甚至將知府的重任都放在判案上,根本無暇顧及民生。
蘇頌上前道:“我朝在各州都設有通判,以老臣看,不如讓通判負責審判二審案件,如此一來,知府負責民生和政務,通判負責審判按案件,豈不是兩全其美。”
趙煦頓時大為意動,大宋設定通判由來已久,然而有知府在,讓通判的位置極為尷尬,若是讓通判負責二審案件,的確是最為合適。
“此法可行!”趙煦大為意動道。
“單憑通判一人恐怕也難以完成如此多案件,到最後恐怕還需派遣官員負責二審案件,我大宋冗官更重幾分。”章惇皺眉道。
作為新黨人士,他們變法首要解決的就是冗兵冗費冗官,二審制度加大了官府的工作量,恐怕只能增加更多的官員。
範正反對道:“冗官乃是指只拿俸祿不用做事的官員,二審制度對於國於民皆有益處,正好可以安置一批懂大宋律法的閒散官員,這又豈能是增加冗官?”
趙煦微微點頭,心中對變法法家大為意動,相比於二審制度帶來的杜絕貪贓枉法和避免冤案的好處相比,那多發幾個官員的俸祿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