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垂簾聽政之禍(第3/3頁)
章節報錯
“聽說梁家為了把控朝政,梁太后去世之後,梁家依舊把持大權不放,最終讓惠帝憂憤而亡。”
“什麼憂憤而亡,依我看,恐怕是被殺身亡吧!”
……………………
西夏畢竟是大宋世仇,對於西夏的醜聞頓時讓大宋百姓幸災樂禍。
“幸虧當初官家成功親政,否則現在恐怕還是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哪裡會有我大宋今日的局面。”一個開封百姓心有餘悸道。
對比西夏太后垂簾聽政的惡果,在比較大宋,趙煦在範正的協助下成功親政,先是廢除了歲幣,三次平夏城之戰擊敗了西夏,國內變法如火如荼,皇家銀行萬萬貫的錢財,大宋從來沒有如此眼眉吐氣。
大宋皇宮,高太后寢宮!
曾經高太后寢宮乃是後宮中的中心,而如今隨著高太后失去了權力,整個太皇太后寢宮也漸漸落寞起來。
不過趙煦並沒有對高太后嚴苛,該有的待遇應有盡有,甚至就連朝廷的邸報也都定期送到高太后的面前。
一方面是擔憂高太后在後宮中寂寞,一方面,趙煦同樣是想讓高太后看到他的所作所為,看著大宋一步步的強大,以此來證明他當年的行為並沒有錯誤。
“今日的邸報為何還沒有送到。”寢宮中,愈發蒼老的高太后喝問道。
高太后畢竟是掌權多年,自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後宮女子,對於唯一能夠了解大宋情況的邸報,自然不可或缺。
她曾經在邸報上看到朝廷重啟新法變法的種種行為,而痛罵趙煦太過激進,看到遼夏威逼大宋而斥責趙煦讓大宋陷入危局。
也曾經因為變法大成而沉默不語,聽到大宋連連大勝而老懷大慰,更有聽聞皇家銀行萬萬貫的錢財而目瞪口呆。
“莫非當年當真是我錯了!”
曾經無數次,高太后懷疑過自己把持大權是否是錯誤的,而最後倔強的高太后將這一切都歸功於她為大宋奠定的基礎,才有趙煦的連番大勝。
“太后,這就是今日的邸報,奴婢剛才忘了奉上!”一個老宮女無奈上前,將手中的邸報送上。
“以後邸報送來,必須要第一時間奉上!”高太后嚴厲呵斥道。
“是!太皇太后!”老宮女低頭領命道。
高太后這才滿意的拿起報刊,翻閱今日的邸報,作為一個被軟禁之人,邸報對她的意義非比尋常。
“垂簾聽政之禍!西夏一門兩後,梁乙逋叛亂被殺。”
當高太后看到今日的內容的時候,頓時如遭雷擊。
她自然知道西夏一門兩後的事情,其實在宋遼夏三國,皇帝年幼,太后垂簾聽政並非是罕見之事,最為有名的就是遼國的蕭太后,在其執政之時,讓遼國成為當世強國。
而大宋亦有劉太后垂簾聽政,培養出宋仁宗一代明君,曾經高太后和蕭太后,劉太后相比,自認為要培養出大宋的一代明君。
而如今驟然在邸報上看到刊登西夏梁氏叛亂,頓時將垂簾聽政的弊端暴露無遺。
“莫非是我真的錯了!”高太后不由身形一陣踉蹌。
遼國蕭太后掌權一生,最後主動還權給遼聖宗,章獻明肅皇后劉娥掌權一生,至死方才還權給宋仁宗,二人雖然都垂簾聽政,但是都培養出一代明君。
然而就在此情況下,所有人都認為垂簾聽政乃是善政,而西夏的梁氏叛亂卻道出了真正的癥結所在。
垂簾聽政並非是大錯,而真正的錯誤則是帝王傳承失序。
西夏梁太后為了大權,對兒子進行廢立,為了控制皇權,一門兩後,最終釀成梁氏叛亂之禍。
曾經的她滿懷怨言,認為趙煦操之過急,就強行奪權,而梁氏叛亂將她最後的遮羞布扯下。
讓趙煦奪權,她被軟禁後宮的真正原因就是她貪戀權力,不願還權,造成皇權傳承失序。
失去了最後的驕傲,高太后最終一病不起。
“太皇太后太后病重了!”
這個訊息很快在宮內外傳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