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不由一愣,隨即看到周邊不少文壇宿老臉色極為難堪。

“你是說文壇贈送歌姬之事!”

周圍人心中一愣,隨即恍然,在大宋文壇流傳著一種風氣,那就是相互贈送歌姬。

相傳就連蘇大學士在貶官的時候,就將身邊的歌姬全部都贈送他人,這等風氣在開封城極為盛行。

“李清照果然毒舌,直接罵遍了整個開封文壇!”一眾文人倒吸一口涼氣,頓時明白了這部曲劇的威力。

曾幾何時,李清照僅僅是對文壇宿老的詩詞毒辣點評,如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可以說將整個文壇罵了個遍。

很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到達了最為精彩的部分。

杜十娘深深的感覺到人格羞辱,在船頭上,當眾開啟百寶箱,將價值萬貫的紫玉金銀古玩,一一拋入江中,隨即抱著百寶箱投江而死。

“好一個奇女子!”

眾人欽佩道。

此刻的李師師完全帶入杜十娘之中,同樣是青樓女子,同樣是遇到良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李師師拒絕端王趙佶求愛可以說兩個極端。

杜十娘為了從良,輕信李甲,最終含恨而終,而李師師拒絕一介王爺的示愛,回到中醫院當女護,何嘗不是人生的大智慧。

包廂內,趙佶臉色難堪的看著這一幕。

劇臺上的李甲何嘗不是他真實的寫照,他乃是皇親國戚,皇家不可能容得下青樓出身的李師師。

他若是強行納李師師為妾,恐怕李師師的下場比杜十娘好不了多少。

“我就是李甲?”趙佶無言以對道。

隨著曲劇落幕,所有人都心中五味泛陳,有人為杜十娘鳴不平,也有人咬牙切齒痛罵李甲孫富。

也有人眼神古怪的看著面前的文壇宿老,因為這部曲劇將大宋文壇互贈姬妾的醜事,淋漓盡致展現出來,讓他們顏面無光。

幾乎一瞬間,開封城的輿論再次出現反轉,

而此刻,再無人指責李師師拒絕端王殿下,乃是不識好歹,畢竟對照杜十孃的遭遇,李師師的選擇可以說再明智不過,更是尋常女子所沒有的魄力,這讓世人對於李師師更加敬佩。

劇終人散,眾人紛紛離去,就連趙佶此刻也沒有勇氣去找李師師,而是灰溜溜的離開。

而在開封城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影響力繼續擴大,幾乎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

這首曲劇第一時間傳遍了青樓,瞬間引起了無數青樓女子的共鳴,一直以來,青樓女子的地位都極為低下,無數女子夢想能夠遇到良人,嫁人為妻,然而卻屢屢受人欺騙,下場極為悽慘。

唐朝時,有一個才子名為李益,其就是其中的代表,其拋棄青樓女子霍小玉,最終讓霍小玉含恨而終。

宋朝文壇又出現了互贈姬妾的風俗,這部曲劇可以說將唐宋兩朝青樓女子的悽慘下場一一展現。

與此同時,書生才子在青樓再無之前的待為上賓的待遇,反而迎來了一眾青樓女子的漠視。

而開封文壇互贈姬妾的風俗更是為之一清,原本有過此行為的文人更是因此灰頭土臉,名譽掃地。

“這才是曲劇真正的作用,足以影響世人。”看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影響力,範正凝重道。

李清照也震撼的看著這一幕,之前無論是《楊貴妃傳》還是《楊家將》不過是宣揚愛情和忠義的美好。

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出,頓時讓李清照豁然大悟,或許諷刺、悲劇才是更具有警醒意義,這才是曲劇的意義所在。

“那師師姑娘的事情!”李清照問道。

範正點頭道:“事情鬧的如此之大,自然驚動了皇家,如今端王殿下已經被皇家禁足!”

其實範正並沒有將具體實情一一道來,趙佶果然還是性格軟弱,面對皇家壓力,趙佶當即決定和李師師斷絕一切關係,只會迎娶王家女為妻。

“那王詵?”李清照擔憂道。

“王詵此人不足為懼,為夫已經請申王殿下代為調和!”範正鄭重道。

李清照這才鬆了一口氣,王詵有駙馬都尉的身份,畢竟是皇親國戚不好撕破臉皮,請申王趙佖出面,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