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法:戶婚律(第3/3頁)
章節報錯
章惇一連誦讀範正的數篇千古名篇,王棣突然靈光一現脫口而出的:“邪醫範正和李清照的愛情!”
要說到愛情,大宋最為津津樂道的就是範正和李清照之間轟轟烈烈的愛情,尤其最近二人就要大婚,終於修成正果,二人的之間的往事自然又被開封百姓提起。
章惇點了點頭道:“此次若想廢后成功,恐怕離不開範正的大婚,範李二人轟轟烈烈的愛情,私定終身、終成眷屬的愛情,早已經被天下無數人追捧,試問天下男子誰不想擁有一場完美的愛情。”
王棣頓時心中一動道:“官家將邪醫範正視為知己,如今範正即將大婚,將為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完美結局,而官家作為天下最具權勢之人,又豈能甘心不能讓心愛的女人為正妻。”
章惇智珠在握道:“所以說,範正的愛情越是完美,越是甜蜜,而官家越會心有不甘,這一次,新黨要變法戶婚律,藉機為官家廢后掃清倫理上和法理上的障礙。”
“戶婚律!”王棣不由霍然一震,他沒有想到一場廢后風波竟然和戶婚律聯絡在一起。
…………………………
當範正結束假期,再次上朝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成為朝堂焦點。
“啟稟官家,範大人和李才女有情人終成眷屬,實乃天下一大喜事,然而自古以來,能夠如同範大人一般幸福的卻寥寥無幾。”章惇感慨道。
“章大人客氣了。”範正浮現出一絲幸福道。
章惇搖頭道:“天下並非沒有有情人,然而有情人卻難成眷屬,仁宗年少之時最為愛慕王氏之女,更曾向劉太后提起過此事,然而劉太后根本不予理會,藉口這個王氏“妖豔太甚,恐不利少主”,卻轉過頭將這個“姿色冠世”的少女許配給了劉美長子劉從德。”
劉美乃是劉太后的前夫,當年劉太后和仁宗的矛盾重重,此事或有極大的關係。
“仁宗大婚之時,劉太后為其選了郭氏和張氏作為皇后備選,仁宗官家中意張氏,然而劉太后卻不與仁宗商議,直接封張氏為才人,封郭氏為後,然而郭皇后卻驕橫自恣,最終被廢后,可見父母之命並非完美。”曾布補充道。
趙煦聞言心中一動,他一直想要廢后,卻苦無理由,而仁宗廢除郭皇后則給了他開了先例,既然仁宗能夠廢后成功,那他自然也可以廢后。
“帝王尚且如此,民間更是混亂,先帝時期的‘阿雲案’更是其中的代表,阿雲不過是十多歲的小姑娘,竟然被貪財的叔叔貪圖錢財許給四十多歲的相貌醜陋的韋阿大,阿雲心裡是千萬個不樂意,可是自己父母雙亡,叔叔的話那就是父母之命,忤逆不了。這才有阿雲案的慘劇。”蔡卞附和道。
趙煦配合道:“這麼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戶婚律是錯誤的,那他廢后的阻力將會大減。
“不錯!”新黨眾人紛紛點頭。
“官家三思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是歷朝歷代推行千年的戶婚律,又豈能輕易變革。”呂大防自然明白新黨的打算,當下立即勸阻道。
章惇冷哼道:“推行千年的並非就是正確的,當年親上加親的婚約同樣也是推行千年,最後還不是被醫家證實乃是害民之方。”
曾布點頭道:“遠的不說,就說範大人和李才女的婚事,若非範大人乃是才華橫溢,和李才女連續和詩十首舉世皆知,恐怕這對有情人,也難逃被拆散的結局。”
新黨早有準備,利用近親結婚的危害,和範李二人愛情的磨難為由,拖醫黨和他站在同一條戰線之上。
範正心有慼慼的點了點頭,當時他本以為和李清照兩情相悅,二人結合順理成章,卻沒有想到在李父那裡遭到偌大的阻力,若非先用指紋法找到了趙明誠賄賂船伕的鐵證,恐怕李家就會和趙家定下婚約,屆時恐怕一切都晚了。
蘇頌也點了點頭附和道:“啟稟官家,戶婚律中規定男十五、女十三皆可大婚,然而根據醫家研究,男女大約十八歲才會停止發育,男子十五和女子十三其身體皆未長成,過早縱慾不利於身體成長,而且女子過早生育往往會造成嬰兒過小,夭折,甚至是難產。微臣懇請將男女婚配的年齡推遲三年,改成男十八,女十六完婚最為合適。”
“近親結婚要嚴厲禁止,一些傳染病患者亦不適宜結婚!”範正補充道。
一時之間,醫黨和新黨一齊站在統一戰線之上,共同推進變法戶婚律。
新黨眾人見狀,不由露出勝券在握的神情,一旦朝中變法戶婚律,那官家廢后就再無阻力。
“官家不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是民俗難更,一旦變動,恐將引起民間大亂。”呂大防立即反對道。
趙煦深吸一口氣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並無決定之權,婚前從未一見,如同盲婚盲嫁,天下無數有情人被迫分離,無數百姓痛苦一生。朕立志變法圖強,既然戶婚律有誤,那就變法戶婚律,讓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章惇附和道:“要論天下有情人,那自然是範大人和李才女乃是天下典範,微臣認為不若以範大人大婚為模板,方可讓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
“準!”
趙煦大手一揮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