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稜堡+神臂弩(第2/2頁)
章節報錯
範正絲毫不慌,鄭重點頭道:“此築城之法,名為稜堡,突出的稜堡固然增加了破城風險,同時也會讓守城一方增加諸多的攻擊點,讓守城方攻擊力倍增。”
趙煦心中一動,普通的城牆僅僅是平面,能夠容納的攻擊點有限,然而稜堡突出一個個尖角,足以讓稜堡容納的防守人員大增。
“不過是借用馬面牆的理念罷了!在我大宋並非什麼新鮮之事。”呂大防嗤之以鼻道。馬面牆乃是大宋防守體系的傑作,將城牆向外突出一個拱形,如同馬面一般,讓防守力量大增,塔樓也是同樣的原理,增加高度增加攻擊點。
範正點頭道:“稜堡的確和馬面原理相似,然而卻是馬面牆依舊是傳統城牆全力防守的理念,而稜堡則不同,其主張的是以攻為守。”
“以攻為守?”百官不由眉頭一皺,城池皆是為了防守而存在,哪有什麼以攻為守。
“歷代攻城雙方,皆是守城方佔據城池之利,攻城方佔據兵力優勢,而稜堡則大大增加了城牆長度,增加了守城方的兵力,又限制分隔攻城方的兵力,讓守城方的兵力和攻城方的兵力相差並不大,守城方增加一件武器的話,將會化腐朽為神奇,將如此一個看似漏洞百出的城池,化身為一個恐怖的殺人機器。”
“是何武器?”百官不由好奇道。
“神臂弩!”範正一字一頓道。
“神臂弩?”百官不由一震,神臂弩可是大宋威力最大的武器,原本出自於西夏的武器,讓大宋吃盡了苦頭,神宗時期,大宋終於獲得了神臂弩的圖紙,大量製造裝備全軍,成為軍方的神兵之一。
宋史記載,神臂弩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可破重甲。
“諸位大人試想一下,稜堡城牆之上突出的部位全部站滿了手持神臂弩的弩手,因為無論哪一方的攻城士兵皆會受到兩面甚至三面的進攻,再以神臂弩的恐怖殺傷力,任何進攻稜堡的敵方將會承受十倍以上的傷亡,理論上來說,只要神臂弩足夠多,稜堡將會永不陷落。”範正振臂怒吼道。
稜堡出現在冷兵器和熱兵器交替時代的產物,守城方最佳的利器乃是火繩槍,然而神臂弩的威力足以媲美火繩槍,完成火力輸出的任務。
“稜堡永不陷落。”
百官的眼神頓時由原來的不屑到臉色凝重,尤其是,知兵的樞密使曾布早已經沒有了之前的輕視,仔細趴在稜堡圖紙上推演,然而他越是推演越是心中震驚。
傳統的守城之法僅僅能夠攻擊到敵人正面,往往也被攻城方的盾牌所抵擋,收效甚微,然而稜堡加上神臂弩則將守城方的優勢無限擴大,所有攻城方將會承受左右側面甚至是背面的重弩攻擊,大量滅殺來犯敵人!
“好一個稜堡!好一個以攻代守!”曾布豁然驚歎道。
傳統的以攻代守,則是主動出擊,貿然增加戰敗的風險,而稜堡卻將以攻代守應用到守城之中,摒棄了傳統守城的被動挨打,用威力強大的神臂弩將來敵擊殺在城牆之下,敵人別說登上城牆,就是靠近城牆就要承受巨大的傷亡代價。
“曾愛卿認為稜堡此策可行?”趙煦由驚轉喜,連忙追問道。
曾布凝重點頭道:“此稜堡的確是巧奪天工,如果配置足夠的神臂弩,想要攻破此堡,至少要付出十倍以上的傷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