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之死,消除了殿下心中最大的心結,這番幽微的心態,讓殿下的表現發生變化,在所難免,但可以理解。

第二方面,殿下太自負了!”

朱棣皺眉反駁道:“自負?自從被冊立為太子之後,我夙夜兢兢,不敢大意,唯恐出現紕漏,何來的自負一說?”

道衍搖了搖頭,道:“殿下所自負的,是自身強橫的武力。”

一句話,直接將朱棣的反駁之語打了回去,恰如道衍所言,他對自身的武力,有著充足的自信。

朱棣向來喜歡征伐,酷愛騎射,又常年在軍中廝混,謙虛一點講,以他現在年富力強的年紀,就是軍中健卒,他也絲毫不虛。

這一點,從他之後靖難之役中的表現便可看出來。

《明實錄》中多有記載:上將輕騎數十,繞出城西,先破其二營。適炳文送使客出,覺之奔還,急起橋,我軍散斷橋索,不得起,炳文幾被擒。其麾下登城大罵。相距二百餘步,上引滿射之,應弦而斃,城中驚懼……

……扵是復進戰不已。敵眾飛矢如注,上所乘馬凡三易三被創。所射矢三服皆盡,乃提釰左右奮擊,釰鋒缺折不堪擊,乃稍卻。

……敵五千餘騎來追,上按轡徐行,俟追者至,其先鋒出陣挑戰,上發一矢射之,應弦而斃。敵退而復進,但先出戰者輒射殪之,敵乃懼,不敢逼而退……

……敵出千餘騎來追,上勒馬注矢待之。其追騎將近,上射殪一人,其餘眾稍止。已而復來,又射殪一人。如是者三,乃卻……

……上以數百騎挑之,虜眾迎戰,右哨先與,虜敵阿魯臺率數千騎當中堅,上躬率精騎千餘,徑衝我陣,虜軍大呼,人百其勇,矢下如注,阿魯臺失色墮馬,虜騎死者相枕藉……

無論是靖難之役,還是遠征漠北,朱棣的個人武力都讓人眼前一亮。

細數歷代皇帝之中,能同朱棣一般,親自衝鋒陷陣之人,實在不多。

道衍見朱棣不說話,自是知道他已覺得有理,便繼續道:

“殿下喜歡衝鋒陷陣,每有戰事,必衝鋒在前,的確勇武。像如今寨中山賊土匪,殿下視之如土雞瓦狗,老衲也能理解。

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殿下萬金之軀,如此冒險,實在讓老衲心驚肉跳。

此番若非老衲早有預料,殿下恐怕要同那私鹽販子一般,被挖出心肝,供奉神明瞭。”

朱棣紅著一張臉,辯白幾句,道:“誰知道這土匪山賊一出來就是一大波人,王化之下,未免也太過於誇張。”

“這問題老衲之前確實沒有想到,但還是要提醒殿下,切莫以個人武力為榮,你不是軍中兵卒,你是統帥,是儲君!”

“我受教了,老和尚此番多虧了你搭救。”

朱棣點了點頭,將話記在心裡,而後又好奇問道:“老和尚,你方才是怎麼掙脫開繩索的?我試了許久,實在是無從發力,難以掙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