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竹筒飯的竹子都不是很粗,嬰兒手臂大小,所以裡面的飯菜也只是一個人的飯量,定價不會很離譜,一個竹筒肉飯一塊錢,超過十個以上還送一個,一個竹筒素菜五毛錢一個,超過十個送一個,混合買超過十個送一個素菜的。

推車上裝滿了竹筒飯,一推出去,把價格一說,沒一會兒便哄搶而空了,大多都是買十個的,畢竟還會免費得到一個,拿回去家裡人一起吃,也不會有剩下,有的成年男人一個不夠吃,竹筒飯這個量他們能吃三個,而且有菜有肉,這個價格非常實惠了,關鍵是還不用糧票。

這一個推車賣完之後,李小花急匆匆的把推車推了回去,然後繼續裝滿,又急匆匆的推了回來,商場那邊等著買竹筒飯的人還有很多。

袁喜蘭覺得這樣一來二去也夠麻煩的,而且手忙腳亂,太過費勁,於是她便跟李小花商議:“這樣來來往往是有點太麻煩了,不如讓大家自己去你家買,怎麼樣?這樣就不用他們在這裡等了,想什麼時候買都行,還能夠吃個新鮮呢。”

李小花眼睛一亮,拿起推車上的喇叭就開始喊:“大家先不用著急,我這裡已經賣完了,不過我家裡還有,家裡長輩正在做著呢,新鮮熱乎,我這一去一回的太過浪費時間了,如果大家趕時間的話可以去我家,不遠,過兩條街就到了。”

“行吧,小姑娘,你趕緊帶路吧,我家婆娘孩子還等著我買回去吃呢。”

“我家也是,都去廠裡上班了,一回來累得不行,坐下都不想起來了,根本沒時間做飯,廠裡的飯菜也不好吃,量又小,你家的飯菜實惠又好吃,拿著也方便,以後就去你家了。”

李小花聽到誇獎很開心,樂滋滋地推著車走在前面帶路。

這樣一來,袁喜蘭他們只要在家裡做竹筒飯就可以了,有了第一批顧客就不用擔心以後沒有顧客上門,一傳十十傳百,口碑打出去,等著收錢就行了。

當然,可不能讓客人來到院子,烤竹筒飯在院子,裝竹筒飯也在院子,製作竹筒也在院子,要是再有客人進來的話,就有點雜亂無章了。

在門口擺上一張桌子,竹筒飯上在上面,客人買了就走,挺方便。

袁喜蘭也把合作的人安排了分工,不忙的時候大家一起出去砍竹子,製作竹筒,忙的時候就待在家裡面一起幫忙,幫不上忙的孩子,則去郊外摘花。

漸漸的,竹筒飯小範圍的火了起來,野生的竹子也漸漸受到了重視,腦子機靈的人會率先把竹子砍好,然後再出售給袁喜蘭他們,這樣一來的話,倒是省了這一步,畢竟老頭老太太砍竹子確實不行,所以收購竹子的時候,袁喜蘭給錢給的特別爽快,並鼓勵他們多多益善,也多注重竹子的種殖。

不出一個星期,大家不僅把成本給掙了回來,還賺了雙倍的錢,而且還都是老人小孩出力,這可把家裡的壯勞力驚嚇了一跳,這可比他們兩個月的工資還要高啊,都想要辭職在家裡賣竹筒飯了。

家裡老人當然不同意他們這樣做:“我們老了,除了做點吃的啥都幹不了,你們還年輕,國家需要你們,生產建設需要你們,你們怎麼能說不幹就不幹了?為國家做貢獻是多麼光榮的事情。”

有人卻不會這麼想,生活不容易,有這麼好的賺錢法子,誰還會苦哈哈的早出晚歸呢?

於是,市面上就開始有了很多搶生意的人,價錢一樣,賣相也差不多,味道一般,有的做飯好的人也能做出美味來。可是漸漸的,他們就發現,賣竹筒飯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拿著票去買米買肉的時候被限購了,去黑市上買也買不回來多少,還要費心費力去砍竹子,浪費時間來做竹筒,買回來的米和肉也做不了多少竹筒飯,賣出去也剛剛拿回本而已,根本賺不了多少錢。

所以,算來算去,還是他們以前的工作划算,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不用擔心其他的,拿著廠裡發的糧食也足夠一家人過活。

李小花推開了袁喜蘭的房門,大聲說道:“喜蘭,跟你說件好事,從昨天開始顧客又多起來了,一問他們,才知道街上賣竹筒飯的人少了,哈哈,終於沒人跟我們搶生意了。”

袁喜蘭從書本里面抬起頭來,無奈的對他說:“你以為家家戶戶都像我們一樣能夠源源不斷的買到糧食和肉嗎?要不是王知青有門路,咱們也做不了這個生意。”

李小花坐到袁喜蘭的身邊,摟住了他的胳膊,得意的說道,“那咱們還得感謝王知青了,這些天我也分到了不少錢了,我帶你們出去搓一頓怎麼樣?肯定大魚大肉。”

“那就算了吧,大魚大肉還不如咱們家的竹筒飯好吃呢,又香又美味又健康。”

“那……給你們買禮物?說說,你喜歡什麼,王知青喜歡什麼?還有你那個李松哥哥,他喜歡啥呀?”李小花說道李松的時候,語氣就有些小心翼翼了,看來是十分的在意。

袁喜蘭一天就聽出了差別,她似笑非笑地盯著李小花,只把她看得臉色通紅,她才輕笑一聲,說道:“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李松哥哥喜歡什麼呢,他在汽車廠工作肯定喜歡汽車,難道你要給他買一輛汽車嗎?你有汽車票嗎?你錢夠了嗎?”

李小花臉色爆紅,幽怨的看著袁喜蘭:“那麼大件你就不能說點小玩意兒嗎?說點我能夠買得起的。”

“手錶?”

李小花眼睛一亮,忽而又黯淡了下來:“我沒有工業票哎。”

袁喜蘭在身上掏了掏,從淘寶倉庫裡面拿出了一張,工業票遞給她:“給,拿去吧。”

李小花沒有接,而是神情激憤地握了握拳頭:“既然是送給他的禮物,只有我親自掙回來的才有誠意,我不能拿你的票。”

袁喜蘭嘖嘖兩聲,“那祝你好運啊,不過快要開學了,你這整天亂跑的都不用準備一下嗎?”

袁喜蘭真是有點羨慕她了,自從竹筒飯的生意步入正軌之後,王明陽便不讓她參與其中了,讓她待在家裡預習一下功課,甚至還把他實驗室裡歷年的已經過期的研究拿來給她看,美其名曰:適應一下。

其實就是怕她跑出去靜不下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