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母親和王琴親姨到了直至秦明生下前她所謂的婆婆不曾踏入屋子。

直到秦明呱呱墜地又得知是個孫子時,王琴婆婆這才迫不及待接了過去。

生秦月時,王琴和秦明搬到了新房,婆婆也不曾照顧她,到了飯點婆婆肩上扛著農鋤工具留下一句“你們孩子想吃什麼自己做,合自己心意,我做的不合胃口”就走了。

可她明明知道,秦田是個不會做飯的。

誰做?

秦田倒是個好的,他雖沒做過飯,但想來做飯應該挺容易的。

一心想討老婆歡心的秦田,他想王琴最喜歡吃手擀麵,他先擀個面吧。

說幹就幹,可秦田明顯是太高估了他自己。

擀麵?

面里加水成絮狀然後使勁揉麵,等面光滑了再用擀麵杖擀成又薄又勻的圓形大面餅就好了。

想的是清清楚楚,可操作起來卻是與所想的完全背道而馳。

先是面里加多了水……再是加面多了又擀不開……

那時候,廚房和臥室是在一個屋,王琴見秦田如此,說不上是什麼情緒。

終究忍不下去踏著鞋下床接過來秦田的擀麵杖。

她在坐月子要自己做飯,根本就做不好月子。

最後還是姐姐王英看不過去特意來照顧她月子。

孃家人對王琴的照顧讓她不由得淚目。

她過的不好,沒一個人說她活該,活該不聽他們的花錢,明明有那麼好的選擇卻偏偏跟了這麼一個。

他們都是幫她想著怎麼把日子過起來。

可……就算如此,王琴像是要給家裡人證明什麼似的,到了新家後咬牙跟著秦田像個男人似的拼命幹。

做姑娘時,因為孃家條件不錯又因是家裡老么,她又何嘗這麼幹過。

她在證明什麼呢?

證明什麼?

證明她沒嫁錯人?

證明她可以過好日子?

作為妻子,她是合格的,可作為母親,她卻是不合格的。

這她承認,可是她也是身不由自,就他們剛剛到新家的那個情況,兩個孩子跟著他們難道……

可是……她沒資格說她難,都是她自己選擇的,不是嗎?

他們到新家那會兩個孩子跟著她,她和秦田能捱餓隨便湊合,可孩子呢!

說什麼也是她沒本事,如果她有本事有錢,誰不想兩個孩子養在自己身邊陪著他們長大。

王琴這輩子最最最感謝的還是她母親和姐姐。

要不是母親和姐姐目光長遠,親自將秦月送回,她到現在,身邊都可能沒有一個孩子。

秦月一到新家怎麼可能不哭鬧,哭著喊著要找王英和外婆,剛開始那幾天,孩子喉嚨哭啞了,飯也不吃,急的滿嘴是泡,在新家的第三天晚上還發起了高燒。

家裡經濟很窘迫,秦田不得已去外面打工了。

又要幹農活又要照顧各種不適應的秦月,可謂是焦頭爛額。

她想,一個個的來,秦月先回來了她先讓她適應……

可等秦月適應了,她這高興了不久,準備接秦明回來時,秦月就又出事了。

秦月出事那天,出門大半年的秦田回來了,卻是沒有拿回一文錢。

秦田所去的煤廠幹到快結尾時卻出了事故,幾個農民工長埋於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