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洋洋灑灑公式列了50多個,當場開始把馬斯克的衛星座標資料帶進去論證,然後第一個資料成功認證透過!

貝基爾·科布不得不打斷髮聲了:“馬天先生,你等等,我用你的公式代入資料試試。”

馬天動作太快,他要自己經過驗證才相信。

聽到這話,馬天只是點頭,沒有拒絕,就是這麼自信。

貝基爾·科布開始抄公式計算,其他人也沒閒著,像霍爾斯、本田七之助都開始自己計算了起來。

半個小時後,貝基爾·科布絕望得看著馬天的公式,癱倒在座位上。

島國的本田七之助也是嘴巴上的鬍子一抖一抖,顯示出內心極大的震撼。

就差一句“巴嘎”罵出來了。

只有霍爾斯反應可能好一點,只是震驚得看著馬天,他竟想不到世上還有如此人物。

要不是親眼所見,他是萬萬不敢相信。

貝基爾·科布不信邪的找到馬斯克那邊,把馬天的公式發了過去,讓他們抓緊確認下。

“怎麼樣?有什麼問題嗎?”馬天淡定得喝了一口茶,問道。

全場氣氛很沉默,鷹醬陣營的人都看向了貝基爾·科布,讓他這個頭子說話。

“馬天先生,我去找馬斯克那邊確定了,伱就當是對的,繼續往下說吧。”貝基爾·科布說道。

“好,既然當這些公式是對的,那我依據這些公式找錯!

大家可以看到螢幕中我列的第8個公式,乍一看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衛星軌道公式,用了開普勒定律寫出來的演變式。

但是這裡公式顯然沒有考慮月球執行到這裡對衛星引力的影響,哪怕這個時候,月球執行到地球后面,馬斯克也應該把月球的影響因素考慮進去……”

“馬天先生,月球的影響應該可以忽略不計吧?畢竟只有地球的0.000001倍加速度影響。”貝基爾·科布插嘴道。

“0.000001倍加速度影響很小嗎?”馬天反駁道,“1微米對於1奈米是1千倍,影響小不小要充分考慮情況,比如馬斯克這樣公式繼續推演下去,後面的47個公式都將會受這個公式資料的影響產生一定偏差。

最顯著的就是發射在赤道附近的近軌衛星偏差,這裡考慮地球直徑,所以我才說第112、116、134衛星座標有問題,那幾個衛星是發射到赤道上空軌道的,準確的資料應該是

GEOGCS[“WGS 84“,DATUM[“WGS1984“,SPHEROID[“WGS 84“,6378137,298.257223563,AUTHORITY[“EPSG“,“7030“]],AUTHORITY[“EPSG“,“6326“]],PRIMEM[“Greenwich“,0,AUTHORITY[“EPSG“,“8901“]],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AUTHORITY[“EPSG“,“9122“]],AUTHORITY[“EPSG“,“4326“]]……”

(這座標不是作者瞎編的,而是真實的WGS84座標系,採用OGT WKT描述。這一般是谷歌用這個座標系,而鵝廠、缺德地圖用的是GCJ02座標系,但也基本這麼複雜。)

馬天把三個複雜的座標系口述了出來,要不是天璣貼心得用字幕顯示,一群老外們還真不見得能記住這麼長的資料。

翟希忠眼睛發亮得看著這個字幕,他突然覺得馬天弄得這個字幕功能夠先進啊,這麼實時翻譯的,用來做翻譯軟體都是非常強的一個軟體了。

貝基爾·科布發現自己腦子不夠用了,他怎麼感覺自己像大學時期聽教授講課一樣,有點吃力跟不上的感覺了,馬天為什麼能把這麼複雜的數字信手捏來,確定不是瞎說的嗎?

他只能像學生時代一樣,瘋狂做筆記了,準備把這個去告訴馬斯克,讓他去驗證一下。

想到這,他心情反而愉快了一點,如果馬天是對的,還能提前避免他們發射衛星失敗,節省成本。

馬天會這麼好心嗎?當然不會!

說完衛星座標資料,馬天看著全場看著他的眾人,也懶得再詳細解釋,繼續說起了問題:

“不單是第8個公式錯了,還有第23個公式,第37個公式,在我看來,寫這個公式的工程師太不嚴謹了,電離層的模型方程就能這麼簡單列出來嗎……

還有這個實驗資料模型,模型建立的完全是理想化的情況,得出來的資料也是非常理想,雖然上天是沒什麼問題,但是扛干擾能力和準確性將大大下降,極有可能因為一些諸如風向、電離層等因素產生較大的偏差而導致發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