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絕對是未來的趨勢,但是身為製造領域,肯定也是技術困難非常多的。

馬天在實驗室收集著資料,眼神肅穆。

談到新能源汽車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純電車了,但是新能源車可不止這一種,還有油電混動的、固態燃料電池比如氫能、甲烷等種類。

馬天也是思考著該從哪種先研究起。

思前想後,馬天還是決定從油電混動搞起做個過渡,因為怕純電太超前而人們接受不了,還有一個就是充電樁建設來不及的問題。

至於固態燃料氫電池等等,馬天的學識告訴他這是未來的技術突破方向,現在應該普及不了這種汽車,因為運輸和儲存成本太高了,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就很難普及。

決定了要先搞油電混動,馬天也是立刻行動起來,先準備自己突破電池這一塊。

常規電池主要分為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鎳氫電池等,各有優劣。

但是馬天肯定不考慮他們了,他要自己研發新的電池出來,來解決續航和快充等問題。

馬天選擇的研究方向是固態電池,所謂固態電池的就是指採用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

與現今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不同的是,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與目前主流的傳統鋰離子電池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電解質。

固態電池是使用固體電解質,替代了傳統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和隔膜。

相比液態電池,有充電速度更快、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安全性更高、低溫不怕電量跳水、迴圈壽命更長以及對熱管理的需求降低等優點。

當然,這麼好的東西,自然研發難度也很大。

固態電池研發的難點第一個是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介面接觸,由原來的固液接觸變為固固接觸。

在迴圈過程中,由於枝晶的問題,容易造成應力堆積、電化學效能衰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裂縫的出現,裂縫一出現電池容量就會快速衰減,迴圈壽命自然就差了!

此外,固態電池也要求電極材料需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成膜效能。

最後的難點還有封裝,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鋰離子電池都採用熱熔膠封裝技術,此種技術有著較高的不確定性,不能直接用在固態電池上。

一旦由於封裝結構失效而造成電池的低效或者回收使用,會影響電池的使用效果。

瞭解這些知識,馬天也開始在實驗室進行新一輪的閉關,身為電子學、材料學、物理學等都點到Lv3的圓形戰士。

馬天說自己是世界第二的研究員,應該沒人敢在他面前說第一。

唯一缺乏的是冥冥中的靈感!畢竟這涉及材料學,而材料學有時候又被稱為抽獎學,中了就是大獎,沒中就是謝謝惠顧。

但是馬天有錢,他抽的次數可以億點點多。

在實驗室肝了一個月,馬天也是終於“抽”到了一種很好的材料LiSiS!由鋰金屬作為陽極,矽奈米管和專有的硫晶體固體電解質組成。

在實驗環境下,它的能量密度超過了三元鋰電池的5倍,且很穩定!

再過了一個禮拜,馬天帶著自己的固態電池出關了,並且把它命名為“天明電池”。

相比液態電池,它不但具有高安全性、長迴圈壽命、寬溫度範圍等優點,它的能量密度也達到了驚人的500Wh/Kg,單次充電續航超過1400千米,且支援快充,能在半個小時內充滿電!

電池解決了,現在就是要造第一輛樣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