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全新的戰術理念(第3/3頁)
章節報錯
由此,他們也感受到了萬勝到來的變化,不過萬勝沒理會眾人的想法,本來他是想在辦公室裡進行戰術課的,但隊內球員太多,辦公室的戰術板也太小了,所以他就把戰術課挪到了這裡。
這是很正規的戰術課。
其內容和學習某個課程很類似,因為萬勝要講解的戰術擁有一套很複雜的體系。
早就兩年多以前,執教曼城俱樂部的時候,萬勝就已經琢磨完善自己的‘OSF’體系戰術了。
在最後一場比賽,也就是和切爾西的歐冠大戰上,萬勝讓孫季海頂替席爾瓦出場,調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時他還是沒有完全理解,為什麼孫季海出場會比席爾瓦出場效果更好。
經過兩年時間的研究,萬勝已經基本瞭解了原因,也就此對自己的‘OSF’體系戰術,進行了一番較大的改動。
在執教德比郡的時候,戰術最初其實強調的只是傳球,當時那一套戰術體系,被稱作為‘GOS’體系,也就是當時俗稱‘搞死’戰術。
到了曼城,戰術有了加強,就變成了的‘OSF’體系,強調的是傳球、控制以及更僅一步的節奏變化。
如果把曼城的戰術體系,複製在馬德里競技隊中,其實也是可以的,但曼城的戰術屬於曼城,完全複製過來,很難比當時的曼城打的更好,戰術打法還是要根據現有球員做一些小的調整,換句話說,即便是‘複製’在曼城時的打法,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才可以。
所以萬勝乾脆就把這套改動較大的‘OSF’用在馬德里競技隊上。
‘OSF’在經過較大改動之後,肯定也要換個名字,萬勝乾脆把它稱之為‘BalanceableTotalFootball(平衡的全攻全守)’,簡稱‘BTF’。
實際上,‘TotalFootball’,也就是全攻全守的足球,有又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全能足球。
全能足球的概念曾經被荷蘭名宿米歇爾斯提起過,他最初提出的設想是,在理想情況下每位球員都要有出色的進攻和防守能力,配以大量的奔跑,沒有固定的陣形和位置,頻繁的換位等等。
在萬勝的理解裡,全能足球的概念,可以說是足球運動的最高境界,但限於球員能力限制,只能球隊表現可以無限接近,但永遠不可能真正“全攻全守”。
所以‘BTF’體系也是有偏重點的。
針對隊內的情況,萬勝就把側重點放在整體和速度上,讓戰術更多強調整體和速度,讓球隊儘量做到全攻全守,達到一個攻守平衡的交接點,這就是球隊未來戰術訓練的目標。
這已經和‘OSF’體系完全不同。
‘BTF’體系的基礎是控制,就是把足球牢牢控制在己方腳下,對手沒有球肯定就不會造成威脅。
但是在不斷控制的同時,己方的進攻也是個問題,而且遇到逼搶激烈的對手,己方的防守也會很危險,而‘BTF’體系強調的速度和整體,控制並不是主要的,對方會機會,但球權轉換頻率快,己方的機會也會更多,換句話說的,‘BTF’比‘OSF’更具有攻擊性,使用這套戰術體系,球隊的進攻能力也會變得很強。
所以萬勝又強調整體的攻守平衡,每一次進攻都有很多球員參與,每一次防守同樣有很多球員參與。
如果能達到攻守平衡,那麼防守也會穩固許多。
當然,戰術沒有好壞之分。
從萬勝的角度來看,‘BTF’是‘OSF’的‘升級版’,可如果用的不好,肯定還沒有‘OSF’發揮的能力強。
如果兩種戰術去對抗的話,‘BTF’也不一定就會是勝利者。
萬勝只希望球隊能儘快適應基礎,以便接下來他對戰術進行小的改動,來讓戰術更好的適應球隊。
這是未來的目標。
現在,萬勝需要把戰術的基本思想,詳細的講解給在場每個球員,這兩天的戰術課,也將成為他對球隊進行改造的開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