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能、全攻、全守(第2/3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我打後腰’,這一句話就夠了。莫瑞斯在對比賽的理解以及球隊戰術分析方面,是曼城所有球員中最強的。
孫季海出場打後腰,那麼球隊就等於是雙後腰,陣型變成了4231,很明顯是為了加強中場的防守和拼搶。
莫瑞斯不由的回想起萬勝曾經提出過的兩個概念“位置模糊”與“全能、全攻、全守”。
‘位置模糊’,就是字面意思,場上的球員要以球隊戰術體系的基礎構架來比賽,位置並不是那麼重要,邊前衛可以來中路,中路球員也可以去邊路,只要能打出流暢、打出感覺,球員是什麼位置都沒關係。
‘全能、全攻、全守’,則說的是球員能力。
萬勝對他提到過,“每個球員儘量做到能攻也能守,這樣才能讓球隊真正的去‘全攻全守’。”
‘全攻全守’其實是個很普通的概念,像是巴塞羅納、阿森納等球員,全都採用‘全攻全守’的打法,即便是這樣,‘全攻全守’仍舊只是個概念,因為打全攻全守足球的球隊,最多也就是強調前鋒要防守,後衛球員參與進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攻全守’。
就算是曼城,球員位置感也很明確,後衛大部分時間都在防守,前鋒回撤防守的時間並不多。
所以,“‘位置模糊’與‘全能、全攻、全守’也只是未來足球的發展方向。”
莫瑞斯回想著萬勝的話。
現在孫季海的出場,莫瑞斯就領會到了這個層面。
孫季海是球場‘萬金油’,哪個位置都能打,但看看中場的五人,布魯默、永貝里、伊萬克魯以及他本人,其實都是‘萬金油’,他們都屬於能力全面,不固定位置的球員,就算換到其他位置,也都能有不錯的表現。
五個人都是這樣,肯定是讓他們加強配合,做到‘全功全守’。
這一點是關鍵。
果然,當比賽出現一次死球的機會,莫瑞斯就被萬勝叫過去耳提面命起來。
萬勝大體上就是囑咐他,要增加中場的配合,在防守和進攻兩個方面,爭取能壓制切爾西。
簡單來說,就是和切爾西拼中場。
不管是防守也好,進攻也罷,球隊五名中場,再加上一個隨時能回撤的託雷斯,肯定是不怕切爾西的,只要在中場的爭奪中取得主動,那麼不管切爾西狀態再好,球隊也能夠打出優勢。
————
還沒有媒體真正能解讀到萬勝換人的意思,在他們看來,用孫季海換下大衛席爾瓦就是一個敗筆。
“因為孫是中國人,萬勝才讓他出場……”
這個說法在媒體間很有市場。
當很多媒體這麼說的時候,連曼城球迷都有點相信了,因為他們也想不出孫季海替換席爾瓦的原因。
切爾西主帥格蘭特也一樣。
自曼城換人以來,他就在琢磨換人的原因,席爾瓦的狀態和表現肯定是沒問題了,要是這樣的球員放在他手下,他肯定不會換下,反倒要依靠席爾瓦的發揮爭取勝利。
但萬勝選擇換下了席爾瓦。
格蘭特肯定不會和媒體那樣去想‘萬勝是中國人,孫季海也是中國人’之類的,這可是歐冠的決賽,不是兒戲的比賽,不可能因為是同一國家的人,就這樣去特殊照顧……即便是特殊照顧,也完全可以換下發揮一般永貝里之類的球員啊?
為什麼是席爾瓦?
格蘭特搞不懂的就是這一點。
比賽重新開始之後,他也沒有看到曼城的換人有多大作用,兩隊依舊在中場展開爭奪,拼搶的十分激烈,比賽和剛才似乎沒多大……區別?
不少媒體解說席都在對萬勝的換人進行批判,“孫出場根本沒什麼作用,他的能力和席爾瓦差太多了!”
“萬勝很可能是太緊張了,他第一次參加歐冠決賽,一時間被興奮衝昏了頭腦……”
沒人發現切爾西已經打不出優勢了。
剛才幾分鐘裡,切爾西在中場打出優勢,經常把球傳到前面,鋒線球員或中場球員,很容易就來上一腳射門,威脅曼城的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