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足總盃決賽(第1/4頁)
章節報錯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草廬邀請諸葛亮出山,是非常經典的故事。
新任的足協副主席張主任就是熟讀《三國演義》,善用各種計謀的人。
至少,他自己就是這麼認為的。
邀請萬勝執教國家隊,就是‘上任’足協副主席沒有辦成的事情,張主任新官上任覺得自己應該做出一些事情,讓人知道他的能力。
於是他也邀請了萬勝。
一次邀請不行,就兩次,兩次邀請不行,就三次……
這就是張主任想出的辦法。
萬勝第一次拒絕擔任中國國家隊主教練的時候,張主任並不意外,要是萬勝這麼好請,他早就來執教中國國家隊了,也不至於等到自己邀請。
於是他又發出了第二次邀請。
中國足協受到的訊息又是拒絕,張主任心裡有點窩火,但他馬上微笑面對其他人,就好像有多大度,完全不在意一樣。
然後,就有了這一次邀請。
張主任認為作為一箇中國教練,擔任國家隊主帥是一個榮耀,是不應該推脫的,但萬勝的情況有些特殊,他還在帶隊英超球隊曼城征戰歐洲賽場。
萬勝也可以說是中國足球主教練的第一人。
‘第一人’肯定難請啊!
在發出第三次邀請後,張主任就笑了,他認為自己的計謀成功了。
張主任不能肯定萬勝是同意還是拒絕,但他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了,接下來萬勝同意不同意,他都佔據著絕對的主動:他邀請了萬勝三次,完成“三顧草廬”。
這件事來說,中國足協以及他自己,已經拿出了絕對的誠意。
對方同意的話,那就是最好,邀請到國內最有人氣的教練執教國家隊,自然能算作是自己的政績。
對方拒絕?
沒關係!
現在整個中國,幾乎所有球迷都對中國國家隊不滿,以至於中國足協受到了不小的牽連,對方三次拒絕中國足協的邀請,正好可以作為一個鰲頭,同時表明中國足協一個態度:“我們是很有誠意的在努力!三次邀請萬勝執教國家隊!”
“但你們來看,作為一箇中國教練,他都不願意執教國家隊,就和中國球員不願意加入中國隊一樣。”
“所以說,中國國家隊成績差,不是中國足協的原因,而是類似萬勝這樣傢伙的原因,在國際足壇闖出一番風雨,卻不願意執教國家球隊,一直呆在國外,為其他國家足球發展努力,把中國足球拋在腦後。”
“中國足球,包括教練和球員都是這樣,中國國家隊的成績怎麼可能好的了呢?”
這樣就可以成功的把國內球迷的矛頭轉移到萬勝身上了。
張主任就是這麼想的。
他為自己能想出如此出色的計謀而沾沾自喜。
於是當再次收到拒絕的訊息後,張主任一點都不生氣,而是馬上召開了新聞釋出會,說明了中國足協邀請萬勝執教,再次被拒絕的事情。
在新聞釋出會上,張主任親自登場,一臉憤慨的把“不愛國”、“崇洋媚外”等頭銜,一口氣全都加在萬勝頭上。
然後,他滿臉憤慨的表示,“中國足球之所以很難發展起來,都是因為有‘這樣的傢伙’存在。
“我們不限制國內球員、教練的工作選擇,但希望任何一箇中國的球員、教練,都要為中國國家隊考慮。”
“進入國家隊是一種榮譽,如果人人都把這個榮譽棄之如敝履,那麼不管國內聯賽發展的再好,中國足球也永遠都發展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