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火熱的投資專案(第2/3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這些考慮萬勝從來沒有對其他人說過,甚至凱文泰戈爾都沒有,因為這和前世記憶中的‘金融危機’有關。
如果所料不差的話,2007美國金融危機就要爆發了,即便說出這些被人相信,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他信對此倒是不置可否。
西那瓦家族產業主要還是在泰國國內,美國的經濟對泰國影響不大。
不過他信卻對泰戈爾萬集團最新的投資計劃感興趣,“聽說你們打算投資一家規模巨大的足球學校?”
萬勝道,“那主要是做慈善,用於發展中國足球。”他當然不會把真正的原因說出來。
他信理解的點頭,想了想忽然開口道,“如果我的家族想要入股這家足球學校,你們會考慮嗎?”
萬勝聽罷有些驚愕,問道,“你們打算怎麼入股,我只是想發展中國足球,這項投資多半會是虧本的……”
“我的家族願意投資,即便它不賺錢。我只有一個要求。”他信說道,“我希望足球學校在建立好之後,能夠分配給泰國一些入學名額。”
萬勝想了下,說道,“我很難現在給出答覆。”
他信回道,“如果有了答覆儘快告訴我,我的家族是帶著十分的誠意進行投資。”
直等離開主席辦公室,萬勝都有些朦朦朧朧的。
這個泰國人的家族要入股自己在中國的足球學校?怎麼想都有點不能理解。
在中國建設的足球學校,短期時間幾乎不可能賺到錢,那麼即便擁有股份,也是個一直追加投資,沒有回報的專案,真正投資來說完全沒有意義。
沒有回報?
萬勝仔細一想,就知道了他信這麼做的目的。
簡單說來,拉攏和政治!
曼城俱樂部裡,他信才剛剛擔任俱樂部主席,一個泰國人擔任英格蘭俱樂部的主席,肯定不會得到多少球迷的支援,他信正打算長期在英國生活,他希望能改變這一狀況,希望得到更多球迷的支援,所以就必須要拉攏在球迷中很有聲望的自己,只有自己支援他,他才能獲得更多來自球迷的支援。
這就是拉攏。
政治層面來考慮,就要說起西那瓦家族在泰國的影響力了。
他信是泰國商界、政界的傳奇人物。
在1981年,兩次生意失敗高築2億銖債臺後,他信終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利用過去的關係,他信向政府部門出租IBM電腦,轉年又創辦了西那瓦電腦服務與投資公司。
1986年,泰國開放電信業給私人經營,西那瓦電腦公司成為最先取得營業執照的電信公司之一。
1990年,公司上市,幾乎壟斷當時泰國電視衛星天線和行動電話行業。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信已擁有4家上市公司中超過50%股份,媒體都稱他為“電信大亨”。
也在此時,他信成為泰國首富,且是《財富》世界500位“大亨”中唯一的泰國人。
商業上成功之後,他信沒忘記兒時志向,著手進軍政界。
1992年的採訪中,他信說:“政治和商業是不可分離的。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政治就像太陽,商業就像大地。如果大地離太陽太近,就會灼熱,而太遠,就會寒冷。但它們無法完全分開。”
在從政之後,他信在1994到1995年期間擔任川立派內閣外交部長。
“他信始終遊走於商業和政界之間,他的成功得益於他協同這兩個領域的能力。”
獨立學者克里斯貝克說。
1998年,他信聯合22名商人和學者成立了泰愛泰黨,不僅迎合了當時泰國商界對傳統精英政治的失望之情,也抓住了農民的心。
在2001年1月的大選中,泰愛泰黨成為泰國大選歷史上首個贏得議會絕對多數的政黨,得以單獨組閣,他信隨後成為泰國總理。他信不僅改變了泰國政治格局,也將西那瓦家族的政治影響力推向高峰。
2004年是他信執政成就頂峰。這一年泰國經濟增長超過6%,是1997年以來最高點。股票市場指數達到794,三倍於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