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沒有懸念?用進球藐視!(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個連越南都不如的數字,據一份資料顯示,越南足協統計的註冊人數為5萬人,而近鄰日本就達到了50萬人,當然與法國的146萬人更無法相比較。
德國的在冊球員數量是最多的,其數字已經超過了600萬人,比中國多了上千倍。
想想,從600萬人裡找20個球員組成一支球隊,和7000人中找20個球員組成球隊……兩者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那麼問題又回來了,怎麼才能提高中國足球?
以上的資料說明,這是一個國家政策性質的問題,而不單單是個人、幾個球星、一支球隊的問題。
萬勝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去培養中國的球星。
只要能培養出一些中國的球星,在他們的帶動下,中國足球肯定會能夠有一定發展的,屆時當中國足球取得一定的成績,那麼輿論風向也會有變化,往往普通人的意見、看法,結合在一起就是人民的意願,國家政策也會有傾向的調整。
以上說的似乎太正式化,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中國隊出奇的奪下了世界盃冠軍,那麼國內肯定會掀起一片足球風,到時候踢球的人更多,國家自然要為此制定或改變一些政策,來順應中國足球的發展。
那麼慢慢地,中國足球就能夠真正發展起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足球學校的培養是關鍵,不過培養也不是免費的,泰戈爾萬集團也不可能為了中國足球的發展,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投資,就要是賺錢的。
萬勝擁有足球訓練大師系統,他能夠保證足球學校出來的球員,能力上肯定是沒問題的。
不過,足球學校很難賺錢的因素之一,也在於足球法規的不完善,足球學校培養的球員,並不單單屬於足球學校,他們未來的去向不能保證,可以說,就算培養出天才,也是為國家做貢獻,某個幸運的球隊也許能得到他們。
所以萬勝的想法就是建立一支職業球員。
以足球學校為青訓依託,遠遠不斷的輸送天才進入職業球隊,在職業球隊有好的表現後,職業球隊就可以把他們賣給本國或其他聯賽的俱樂部,來取得轉會費的收入。
總之,萬勝就是要在中國建立一個給世界足壇輸送人才的中轉站,就像是歐洲一些小聯賽的俱樂部,他們就是透過培養人才,輸送到大聯賽來維持俱樂部的。
萬勝的優勢在於,他可以保證人才源源不斷,那麼收益也肯定是值得期待的。
當然,這期間足球學校的人才流失肯定有很多,但有這個途徑,就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損失,畢竟那些呆在職業球隊的,是屬於萬勝的球員,他們能夠獲得更多、更好的成長資源,至於那些離開的,他們可不一定會表現有多好。
培養一個球星,可要比培養一個普通球員有賺頭多了。
世界足壇裡,一個年輕天才球星,身價能夠達到幾百萬、上千萬、幾千萬美元,同樣是年輕球員,實力一般的超過100萬美元就非常不錯了。
以上就是萬勝所有的想法。
————
從馬來西亞返回泰國後,萬勝就不再關心足球學校的事物,一心撲在了帶隊備戰八強戰上。
中國香港的對手是東道主越南。
中國香港進入八強,完全憑藉是拼搏和努力,小組第一的成績也十分強勢;越南恰恰相反,他們小組出線很有些運氣成分。
最後一場,越南1:4輸給了日本,但在阿聯酋與卡達的比賽同時結束之後,越南球迷的狂歡也開始了。
從河內體育場走出的4萬現場觀眾來到了街上,加入了現場慶祝的球迷大軍之中。
舞國旗、鳴喇叭、喊口號、掛標語……越南球迷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整個河內陷入了瘋狂。
在慶祝中,越南球迷打出了“我們熱愛阿聯酋”的橫幅,來感謝阿聯酋的體育精神。
越南球迷必須感謝阿聯酋,因為阿聯酋在提前出局的情況下,奮起戰勝了卡達,從而將越南“保送”進了亞洲盃八強。
雖然西亞球隊之間的“默契球”經常出現,但阿聯酋這次卻是個意外。
據媒體披露,在亞洲盃上早早被淘汰之後,阿聯酋國內輿論一片大譁,剛剛當選亞足聯副主席的斯卡爾甚至被媒體喊了“下課”,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賽前,包括ESPN在內的國際媒體都在猜測,阿聯酋是否為讓自己的西亞兄弟卡達輕鬆過關,此時已經面臨背水一戰的斯卡爾就主動站了出來,“我們一定要取得榮譽之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