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足球教練界的天才(第2/2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這也是曼城的‘搞死’戰術的打法精髓。
‘搞死’戰術偏重於兩點控制和節奏,這場比賽,為了能加強防守,曼城把‘控制’做到了極限,他們就是用不斷的傳遞,不斷的對足球的控制來和對手磨時間,只要足球一直控制在球隊腳下,那麼他們就永遠佔據進攻的主動權。
再然後就是節奏。
掌控節奏就是讓節奏把握在自己這一邊,當實現控制並找到好的進攻機會後,就可以突然發動進攻,這時候全隊整體速度的提升,會讓比賽節奏突然變快、變得緊張,曼城是主動的一方,自然率先適應下來,而作為被動一方的切爾西就會反應慢一些,他們總需要適應的時間,這就很可能成為曼城的機會。
透過突然加快節奏的攻勢,曼城連續三次打入了切爾西禁區附近,以至於切爾西防守危機頻頻,幾個後場球員不得不回撤的很靠後來加強防守,一時間場上局面似乎有回到了上半場,曼城不斷控制著球,切爾西只能被動收縮防線進行防守。
這種局面讓很多人感到驚訝。
要知道,現在可是已經到了下半場,切爾西難道還沒有適應過來嗎?
……
天空電視臺解說員喬治伍德蓋特很早就開始注意到萬勝,到現在他已經解說過很多次德比郡和曼城的比賽了,不過他的解說一直是很中立的,只是由於萬勝的球隊一直表現很好,就顯得他是萬勝的鐵桿支持者。
喬治伍德蓋特對足球還是很有研究的,根本不用什麼嘉賓,他自己的解說、分析就非常專業。
現在看到場上局勢,伍德蓋特也非常驚訝,他第一時間注意到了切爾西重新被壓制回去,並且連續三分鐘沒能打出一波順暢的攻勢。
“曼城似乎重新掌握了比賽,他們正利用頻繁的倒腳控制球,不得不說,這種打法讓切爾西沒什麼好辦法,他們不可能大舉壓上去逼搶,那不是他們所擅長的……”
喬治伍德蓋特分析道,“現在切爾西面臨一種很艱難的處境,他們2球落後,可還是必須要做好防守,曼城控制球的打法,簡直就是切爾西的剋星!”
喬治伍德蓋特的話真是說到穆里尼奧的心坎裡了,現在他就感覺非常無奈,但也不是因為什麼‘曼城是切爾西的剋星’,實際上,現在兩隊戰術而言,沒有剋星之類的東西,只能說切爾西落後,所以就變得非常被動,反過來說,假如切爾西領先,他們可以穩穩的去打防守反擊,壓力就在曼城這一邊了。
總之,比分才是關鍵。
問題就在於,面對曼城控制球的打法,切爾西很難攻出來,他們可以全場逼搶,但攻出來肯定會給曼城機會,剛才曼城幾波進攻就表示,他們可不像表面上那麼‘溫和’,只要給他們機會,沒人會懷疑比分會變成3:0,到時候切爾西才真是完全沒了機會。
比賽已經到了這種程度,穆里尼奧真是沒了辦法,他只能想著讓球隊在最後去拼一把,當前衝動的去大舉進攻還是不明智的,畢竟時間還早,還可以繼續觀察幾分鐘。
就在他這麼想的時候,麻煩已經來了。
比賽進行到第六十七分鐘,曼城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配合後,足球忽然傳到了穆桑帕腳下,穆桑帕做出了傳中動作,可他卻沒有傳中,而是自己帶球要晃開蘭帕德。
整場比賽裡,切爾西踢的很被動,作為中場大將的蘭帕德也踢的有些焦躁,他急於完全攔截,於是被穆桑帕的動作騙過,再想回追卻已經被拉下了幾個身位,他只能看著穆桑帕帶球遠去。
穆桑帕甩開蘭帕德,曼城整體上的速度頓時加快,場上一時間變得緊張,切爾西的防守陣型頓時有些亂,穆桑帕趁機把球傳到了中路。
馬克萊萊在防守莫瑞斯,埃辛還在中場,喬伊巴頓無人防守就得到了機會,他突然出現在禁區前,迎球直接拔腿怒射!
足球像是炮彈一樣,直飛進了切赫把手的大門裡!
“喬伊——”
“——巴頓——!!”
“G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al!!!!!!”
貝爾巴特竭力嘶吼,可以他在喜悅中還有一絲驚訝,“喬伊巴頓!3:0!不可思議!曼城3:0領先切爾西,喬伊巴頓用一腳禁區外的勁射敲開了切赫把手的大門!比分變成3:0,比賽已經沒什麼懸念了,切爾西全場被曼城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這個進球完全能決定勝負!三個球可不是容易追上的,曼城球迷可以提前慶祝了!”
天空電視臺解說員喬治伍德蓋特也說道,“3:0,完全想象不到的比分,切爾西這場比賽發揮的不好,他們完全被曼城壓制。”
“曼城發揮了主場優勢,他們打出了非常流暢的配合,也打出了強隊的氣質,看過這場比賽,沒人能想象這是那支在歐洲戰場叱吒縱橫的切爾西,他們完全被打的沒了脾氣……”
“這就是萬勝帶領的曼城……”
隨著喬治伍德蓋特的話,攝像機也指向了曼城替補席,只見畫面裡的中國人正被圍在中間,附近早已亂作一團,每個人都在肆意慶祝。
畫面定格在萬勝臉上,只見他沒有想象中肆意的慶祝,反倒顯得很沉穩,只是帶著微笑,喬治伍德蓋特不由得說道,“經過兩個賽季,這個中國人已經很沉穩了。他完全不像是剛進入英超的菜鳥,身上卻早已有了名帥的氣質……”
“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有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天賦,現在我可以說,萬勝就是足球教練界的天才,他用幾年時間,做到了很多致命教練一輩子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這就是萬勝,一個來自遙遠東方的年輕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