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正一處又見二公主(第1/2頁)
章節報錯
玉懷璧哪有不擔心的,緊忙賠著笑,先看了一眼沈群梅,而後對略有萎靡不振的羅沉道:“你且跟著去吧,注意分寸就是。”
羅沉在這大殿內也本就覺得壓抑,如今能出去自然微有悅色,便起身向沈群梅行禮,“謝過德妃娘娘。”
沈群梅見他知禮節,更是多愛了一重,“去吧,只別拘束了自己,若有喜歡的,告訴了他們,本宮就賞賜給你。”
“多謝德妃娘娘。”羅沉便跟著採英踏出殿去。
身後,沈群梅的目光一直望著他,悠悠讚道:“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玉懷璧即作一笑,低首不言。
——————————
這還是羅沉頭一次行走在大魏後宮內,處處高牆,壼路長長,採英一邊走一邊向他作引。哪裡是分宮樓,哪一處是華陽苑,哪一門為合意門。
“這裡是歲粟庭,現在是兩位公主的居所。”採英暫駐步,面向羅沉道。
此時他已經有些恍惚,只是跟著停下,卻隱約聽得有絲竹縵縵之聲,而後是琵琶似瓶破般的清脆之音,這一聲突兀,房簷上幾隻棲鳥都一併飛走,不知去處。他一愣,問道:“這是怎麼了?”
採英望著歲粟庭,淡淡一笑,即道:“為著聖壽,二位公主正在演排曲子。”
羅沉心裡好似頭繩一緊,有些遐思,才又問:“公主們可還好?”
“正是託了公子與高公子的福,二位公主已經大好無礙了。”採英笑眼飛蝶,“公子前面請吧,就快到正一處了。”
羅沉輕輕應聲,眼睛卻還看著歲粟庭的大門。待採英走了兩三步,他才隨後跟上。繞過歲粟庭,往東走進清晏門,又步行多時,與兩伍巡宮禁衛擦肩而過,又撞見一隊宮娥,紛紛擾擾間,不知不覺便來在了端安殿外。而所謂的東宮便是這端安殿。大裂七逐時,天子於洛邑王宮之外東方之交華宮教養太子,各國效仿,齊國先設接雲殿,楚國改建虎臥臺,皆位據東方之正。便有東宮之稱。
秦有六合宮,趙漢有配元殿,先大魏的東宮為端安殿,馮氏庸朝有體德殿,先呂也有正寧殿。而如今沿用大魏宮制,故稱端安。
過了端安殿再向前,便是天青影。而天青影與端安殿之間的甬道向南就是正一處。專門負責皇室的器物造辦。採英引著羅沉進了門,便找到一位老師傅,看著就是花甲年紀。採英與他囑咐了幾句,便與羅沉作別離開,全讓那老師傅帶著羅沉在正一處裡觀覽。
老師傅年紀雖大,但精神矍鑠,兩頰頗紅,他眉骨生得高,眉毛卻稀疏,眼皮浮腫,又是個塌鼻子,看起來滑稽得不得了。加上他一臉麻子,這裡的人慣叫他麻公。
“公子可是也喜歡這些手藝?”麻公一步上前,迎著了羅沉。
此時,他們只在前院,這裡是平日處理文務的地方,皇帝派了什麼旨意,各宮有什麼東西要做遞來條子,貴人們需要什麼送來文書,都是在前院接應,到了後頭才是真正的場面。
羅沉等在天青影讀書時,也常聽見此處些動靜,無外乎都是叮噹五四的,他因是問:“喜歡,只是不知道正一處有什麼。”
麻公提了提神,道:“正一處督辦,有五門,木、石、金、瓷、機,除了瓷器門不在宮裡,其餘四門都在這兒,不如公子隨我到後頭看看?”他伸出胳膊,給羅沉作了一個引路。
“那便勞煩師傅了。”羅沉本有些煩悶,聽麻公這樣一說,只覺得煩憂且可拋到九霄雲外,一踏步就跟著他進了後院。
過了正廳,直接從後門到了二進院,剛巧有兩個內監捧了花盒要出門,他們見了麻公都是敬重有加,問了安好才匆匆離去。麻公與羅沉就站在臺階上,老人家指著左右兩側的屋子便道:“左邊是石器門,宮裡頭的玉器多從這裡出,右邊是金銀門,金銀銅鐵一類便是這裡做的,公子請。”
說是一聲請,羅沉先下了臺階,來至中庭。只見掩映著的窗戶裡,是許多工匠正低頭苦做。左邊房門上懸掛著一塊牌子,寫“他山”二字,再轉頭看右邊房門上同有一塊牌子,寫“火煉”二字。當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金火煉,始為真金”。
“金石之物,到底有些俗了。”羅沉心裡這樣想,嘴上卻不注意地嘟囔了出來。麻公聽得仔細,不由一笑,只在他身旁輕聲道:“看來這些不足以讓公子駐足,請再隨我來。”
麻公領著他又進了三進。
這一處院子裡比剛才清淨好些,且牆下各自植樹種花,更有生機。麻公即道:“這裡就是木工門了。”
羅沉走到一處窗戶前,便見裡頭正有一人給匣子描金邊。抬頭看窗戶上懸著一個小木牌,刻字“粉飾”。他又到對面的屋子觀瞧,窗戶上同樣懸著木牌,刻“八音”,裡面沒有人,臨窗的桌子上正擺著好多張古琴的素胎。而坐北的正殿,則懸黑州木犀的匾額,正楷寫著三個大字——公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