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赴夜宮(第2/2頁)
章節報錯
“伯嶽侯未曾說明,想來正在盤查。”皇帝言至此處,話鋒一轉,對著羅保朝道:“平甫,有一件事,你幫朕細細想想。”
“臣自當言盡。”
皇帝抬手讓大責太監起身,方道:“去歲元月,你曾提議將東都城內的火市關停,為京畿安全著想,城內除了宮中造辦處,一律嚴禁參與火藥等物的製作,當時,是誰反對你?”
羅保朝當即明白過來,肯定著答道:“滿朝文武,只有一人反對,便是已死的三寺總統,尤濟事。”
“當時,尤濟事反對,是為著火藥一行的稅利,我朝除了鹽鐵不放,其餘都儘可能歸屬民間,火藥一物,自從上庸造出來火剎車,南江國造出來流火機,戰場之上有了它便不同了,為了能夠大批次產火器,多向民間安排買辦,加上稅利的確很多,朕便未應允你,反倒信了尤濟事,看來今日,尤黨賊心不死,還有餘孽。”那次爭論之後,雖然將兵部的火器司搬到了北城外,可是坊間的火市還在,說到底是留了隱患。
“尤黨牽連之人眾多,官家已經全數關押,難道還有漏網之魚?”一旁的申乃安不覺問道。
皇帝微微頷首,繼而吩咐道:“審山瀚,告訴伯嶽侯,讓京兆尹負責此事,再速傳官博識進宮,另讓長門宮殿外侍駕。”
羅保朝暗暗忖度著,心裡頭明白了皇帝的舉動,於是道:“官家,那臣與申大人先告退了。”
皇帝點頭示意,接著道:“今日西塞的事情尚未有定論,你們今夜就在宮中留宿,就去建章宮的偏殿吧。”
二人恭敬領命。
他們剛轉身要走,皇帝又急忙道:“對了,勿睡熟,朕夜裡再宣。”
“是。”
他們退下後,皇帝又對一旁的審山瀚道:“請皇后的時候,順便也把沈妃一併宣來。”
審山瀚低頭領旨,也下去了。此間唯餘皇帝一人,他看著面前的一盞高足雲上燈,火曳搖似舞,映在海紗邊,他陷入了沉思,最近的東都,未免有些太混亂了。
亥時已盡,皇后和沈妃正在明政殿外候著。大責太監搬來了兩把椅子,又多掌上一排燈,立在一旁,殿內,皇帝正和官博識議事。沈妃望著裡面,心裡十分不安。
王皇后懷裡抱著一張軟毯,一旁的宮娥手裡捧著一盞銅燈,還有端茶的,奉香的,以及捧經的。她是奉旨侍駕,都是按著禮儀規矩安排,可一旁的沈妃就如坐針氈了,本是不配坐著,可是王皇后賜了座,她不能不坐。
“沈妃,最近二公主的課業似乎有些怠慢。”王皇后沒來由地說了這麼一句話。
沈群梅一怔,方才欠身道:“是臣妾疏忽了。”
“旁的也就罷了,作為表率,三公主如今也跟著不學好了,你看看今日在學堂,她們都做了什麼——頂撞師長,女兒家心思、言語如此詭異,沈妃就是這麼給陛下撫養二公主的嗎?”王皇后眼眉一斜,看著十分不滿。
沈群梅哪敢辯駁,只能認錯,“皇后娘娘訓誡在理。”
“在理?只是在理,本宮也懶得跟你費口舌,放眼如今宮內,除了你,可還有人能與本宮平分秋色,訓誡你是看重你,可別丟了你們沈家的臉面。”她許是等得無聊,才拿沈群梅戲謔了一番,心裡並非是多大的仇恨,也沒有妒怒,只是閒來調弄一番。
沈群梅應道:“臣妾知道了。”
言罷,殿門被輕輕開啟,便有內監送官博識出來,大責太監便轉身去迎,兩人相互交談了幾句,大責太監便回身報知:“皇后娘娘,沈妃娘娘,官家殿內宣見。”
王皇后先起身,駐足片刻,斜睨著沈群梅道:“箇中輕重,你小心掂量著。”
沈群梅不敢不惶恐,戰戰兢兢地起身隨她之後入殿。殿內燈火稍暗,王皇后心裡亦是憂慮起來,即低聲吩咐道大責太監:“你速去換上幾盞新燈。”
“不必了。”皇帝在龍書案前似是聽到了這句話。
王皇后聞言,又是憂慮,忙走上前去,勸道:“陛下夜間總是這麼昏暗,仔細眼睛,審山瀚,還不速去換上新燈。”
“夜裡頭太明亮了,反而不清楚了。”皇帝溫溫道。
說話間,沈群梅來至在帝后面前拜倒行禮,口稱:“陛下聖安。”
皇帝聞言即抬手示意,酸澀的眼睛略睜了睜,便道:“夜深至此,別拘著禮了,坐下就是。”大責太監此時領著四個小內監來上燈,又有宮娥勤謹奉茶,王皇后順勢就坐在了龍書案邊,沈群梅則居下而坐,不敢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