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導致當拿撒勒訊息傳來之後,西門兄弟的恭敬舉動。

其實回顧整場事件,最絕望的其實就是瑪利亞,約瑟夫雖然是個半大孩子,但還有機會跑掉。

而瑪利亞毫無自保之力,一旦她被那個叫做安達拉的祭司抓走,迎接她的只有無盡的悲慘的命運。

只有深處絕望的最底端,觸控到光的時候,才會珍惜這一道光,併為之付出所有。

所以當莫語帶來那束光以後,她成為了莫語的第一個狂信徒,並且堅定不移的認為莫語是上帝之子,是神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世主。

她就是第一個被拯救的人。

約瑟夫不是很理解母親的思想,但是他很快就被莫語的神蹟吸引,並在母親的感染下成為一個虔誠的教徒。

不過莫語沒有讓他追隨自己,他發現約瑟夫很有經商頭腦,於是準備了一些款項,讓約瑟夫以另外的身份去經商,為他們的傳教團籌措資金。

拿撒勒祭司事件之後,藉著幾場神蹟的威名,莫語開始迅速傳教。

神蹟只能增加他的可信度,讓他短暫的時間內獲得一個聲望,但是這個聲望並不牢靠,如果不能迅速獲得信徒的支援,他就會被立刻打入妖言惑眾的境遇。

每一個宗教的大規模傳播,其實都是切入當時時代的,在變革的時代裡,新的宗教往往代表著新潮的思想,代表大多數人的思潮傾向。

比如佛教,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思想,切入了南亞次大陸森嚴的等級社會中底層平民和中高層貴族的需求,所以獲得了他們的大力支援。

同樣,在猶太地區,莫語建立的新教會教義,更加適合新的社會秩序。

首先,莫語取消了原本猶太教中關於種族的限制,允許任何族群信奉造物主,無論你是波斯人,羅馬人,還是猶太人,只要你信仰全知全能的上帝,你就是同門的兄弟。

同時,他也取消了教徒和非教徒之間的通婚限制。

這兩點是契合隨著羅馬殖民到來的社會改變,原本封閉的猶太教已經不適應繁榮的商業貿易帶來的種族融合,猶太人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而外面的世界也接觸到了猶太人。

雙方都有融合的需求。

另外,猶太教的末日威脅論對於傳教其實幫助很大,雖然莫語明沒有特別強調這個,但是仍舊把它保留了下來。

不光因為末日威脅論能在傳教的時候起到恐嚇信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末日,莫語希望把這種對末日的警惕以宗教的形式傳承下去。

解除種族限制以後,新的教派已經變成了一個普世性的宗教,而要讓這個教派迅速傳播,還必須讓這個教派切中大部分人的利益。

在這個時代,貴族和祭司是大部分人嗎?

不是,他們甚至不到猶太地區總人口的百分之一。

絕大多數是哪些一無所有的平民以及奴隸。

貴族以及祭司都站在這些沉默的大多數中吸血,而這些人,往往是舊猶太教虔誠的信徒。

在這方面,莫語改革了教義,廢除了繁複的朝拜禮節,只保留了簡單的禮拜規則,這些禮節往往是貴族和祭司們向著底層收取‘稅收’或者‘供奉’的主要由頭。

與此同時,莫語宣稱,神只保護合理範圍內的借貸,大幅度消減掉了高利貸,他的信徒不需要償還高利貸多餘的的利息。

除此之外,一些被強制要求徵收的,比如神廟的‘修繕費用’,這是底層被剝削的大頭,也是之前安達拉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莫語直接鼓勵信徒少交或者不交這些費用。

如此一來,大量的猶太地區的底層民眾選擇追隨他,他的教派迅速擴張開來。

轉眼一年過去,他已經成為了許多人信奉的‘神子’‘神使’‘先知’,沒有軍權的猶太高層已經失去了對他的掌控。

莫語的新教教義已經傳遍了小半個北猶太地區,無數人都知曉他的身份,無數信仰彙集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