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森林盡頭有一王國,月河穿流而過,下游有一河灣,河灣岸邊有一小城鎮,小城鎮位於西邊。每當日落西山,變換的顏色是時間的證明,金色的河水就像黃金一般耀眼,微紅的草木猶如舞者格外妖嬈,淺藍的房屋如同姑娘略顯嬌羞。到了夜晚,周圍一切銀裝素裹,小鎮的日夜交替不僅僅標誌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像一個平凡女子蛻變到成仙的過程,俏皮卻端莊,美麗且優雅,名曰:暮夜。

暮夜城中,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城中有一家族,姓本戈。本戈家族是鎮上著名的音樂世家,千年傳承,以著音為名,不少名曲流傳坊間。其中有一首曲子在千年前被本戈家族永久封禁,名為《救贖》。

創造這首曲的人是本戈家族的第五代家主,一名樂師,名叫本戈塔。據說這是本戈塔人生最後的鋼琴曲,此曲子面世之後不久就被封禁了。封禁原因不得而知,但多年來,曲譜一直被鎖在本戈家族一個盒子裡,這是一個機關盒,盒子上面有七個按鍵,按鍵上刻著遠古數字一到七。數字這是開啟盒子的方法,不可強拆,因為盒子裡面有著特殊的魔文,一但強拆盒子會瞬間消失。消失的盒子隔十二個時辰之後會在出現在原來的位置,此盒如同施了魔法一般,因此也被稱之為魔盒。

民間傳言《救贖》賦有河妖古薩凱莉的修羅之力,傳說中的河妖古薩凱莉擁有窺人心神的能力,所以這首樂曲的音律都奪人三魂,攝人七魄。本戈塔憑著《救贖》,終結了人類內亂,幫助唐家將月河兩岸六城進行了第一次統一,這也是月河兩岸人類第一次團結,本戈塔也因此一躍而起,家族也成為名族。

從創造至今,《救贖》一直是有無數樂師都想一探究竟,政權人士則想靠其爭權奪勢。但多年來只有三位樂師能得願所償。除了創造者本戈塔以外,還有兩位音樂家曾演奏過此曲。一位名叫伯傑的古琴樂師,另一位名為墨寫的鋼琴手。這兩位和本戈塔雖不是同一年代,但也是較為出名的樂師。

故事起源於摩西四百二十三年。這一年統領六城的君主摩西七世常年遭受病魔折磨,久治不見好轉,將要離開人世。

摩西七世膝下的三個兒子:長子摩西十三,次子摩西極,三子摩西南。三子年僅十三,即使聰慧但年紀尚幼。二子心胸狹隘,處事毒辣不顧後果,因而不得人心。長子雖然心繫國民,有治國之才,身受民眾愛戴,但為人過於正直,容易遭人陷害。摩西十三和摩西極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加上性格迥異所以常年不和。摩西七世的親弟弟及其兩個堂兄也虎視眈眈,家族的不團結註定了四大望族的摩西家族的沒落。其餘的三個望族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之機,屆時君主有可能改名換姓。

這一年六月中旬,懷孕九月本戈名族少主本戈沁即將臨盤,她是本戈家長女,年僅十九歲。十五日中午,本戈家僕把一位造訪者拒在門外。徬晚,本戈家收到了一封邀請函,來自暮夜城名族伯氏家族。

信使明確的傳達了伯家家主伯烏納的旨意:

“尊敬的本戈家主,安好:

晚輩伯之仲,本月十九日為家父七十歲生辰,近期忙於準備宴會,瑣事繁忙,不能登門拜訪,深感抱歉,望請見諒。

家父伯烏於六月十八日在本宅設宴舉辦生日宴會,誠心邀約本戈蘭夫人能賞臉參加,萬望能準時赴宴,晚輩伯之仲敬上!”

收到訊息的本戈家主本戈蘭沒有絲毫意外之情,本戈蘭年紀四十左右,體態豐盈,氣質不凡。晚飯時間,本戈一家五口安靜的享受晚餐。除本戈蘭和本戈沁以外,還有本戈蘭的丈夫王候,王候比本戈蘭年長兩歲,年輕時應該也是個俊俏男子。十五歲的女兒本戈園,以及十三歲兒子王哲。

“小沁,曲子有什麼發現嗎?”,本戈蘭打破了安靜的氣氛。

“抱歉母親,沒有發現”,本戈沁若有所思,語氣溫和。

“沒事,這可能只是一首普通的曲子,根本解不開魔盒”,王候安慰了一下本戈沁。

“你懂什麼,這首曲子一定蘊含著秘密,這是我們本戈家族秘傳曲譜,這是唯一能開啟魔盒的方法”,本戈蘭語氣低沉,流露出一絲擔憂。

“目下小沁這種情況,要不等孩子出生,過幾月之後再做打算吧,累著孩子也不好”,王候似乎有著同樣的擔憂,但也有些無奈。

“現如今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了,唉~”,本戈蘭放下碗筷,嘆氣回道。

“不用擔心的,母親,我會找到隱藏音符的”,本戈沁望著本戈蘭說道。

“算了,我花了半輩子都沒有解開,今天起你不要再彈琴了,這段時間你安心養胎吧,以後再說吧”,本戈蘭望著本戈沁微微一笑。

“不,母親,我快要找到了,再給我幾天時間”,本戈沁知道母親的難處,她想著可以分擔一點。

“我意已決,不必再議了”,本戈蘭用餐巾擦一擦嘴。

“可是……”,本戈沁目視父親,想尋求幫助。可是王候和本戈蘭的想法一樣:“你母親說得對,先不用管這些了,等你月子過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