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棟會請霸哥出馬,為該遊戲寫一個AI經紀人的程式。

這個AI經紀人,會根據玩家現有的資料及情況,分析市場風向,給玩家提供各種建議、營銷方案及漲粉幫助。

程式碼是霸哥寫的,但核心營銷炒作思路卻是黃慶黃總提供的,畢竟他之前供職於MCN公司,對這些門道比較清楚。

“不同的經紀公司,會出現不同的情況。”

“比如玩家A與玩家B,簽約了同一家經紀公司,那麼AI經紀人就會建議他們炒CP或是搞聯動。玩家C是另一家經紀公司,一般沒什麼交集,有的話也是互相抹黑搞針對……”

遊戲雖小,五臟俱全。

楊棟想的這些遊戲機制,其實都是基於現實中的網路亂象而產生,並非無中生有。

當然!

遊戲畢竟是遊戲,虛假的成分佔了大多數,這遊戲本質上就是給大夥過一過“網紅癮”,當不得真。

所以在《我是大網紅》這款遊戲裡,出現什麼魔幻現實場景,也不必大驚小怪。

“我有一個問題!”

小陸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但時任天霸CEO的黃慶卻提出了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

“你說你這遊戲是網遊,那究竟怎麼收費呢?如果是內購充值,那具體的收費方案是什麼?”

這一點很重要!

遊戲好不好玩,在遊戲還沒有做出來之前,大家都不敢妄下定論,也不敢打包票說這遊戲一定能成功。

拋開這一點不談,《我是大網紅》作為一款網路遊戲,盈利模式就很值得探討了。

內購氪金?買斷制?

從遊戲框架和體系來看,《我是大網紅》最適合的肯定是道具收費模式,也就是大家很常見的內購氪金。

但這遊戲怎麼搞內購呢?

“流量!”

“在遊戲裡充值,可以購買一定額度的流量卡,提高自己的漲粉速度和效率,儘快成為大網紅。”

楊棟解釋道:“氪金玩家可以流量拉滿,當其他玩家還在為100粉絲頭疼的時候,他就已經漲粉數千上萬了!”

“小氪甚至是零氪玩家的體驗,我們也會適當進行保護。歸根結底,流量再高也得留得住才行。”

“小氪甚至是零氪玩家,只要作品轉化率足夠高,同樣可以爆殺氪金大佬,搶先一步成為大網紅……”

他舉了一個例子。

在某網路文學網站上,大額打賞可以獲得極高的關注度,為引來鉅額流量及讀者收藏。

這是氪金的優勢所在。

但終究還是得看作品說話,好看,搭配打賞肯定是如虎添翼。但不好看,氪金也比不過那些不氪金的作者。

《我是大網紅》的氪金體系也是如此!

氪金大佬,起步可能會比別人快上許多,但到了中後期,零氪以及小氪玩家,還是會有可能追上差距,甚至是遠遠超越氪金大佬。

“可以,這沒問題。”

一直沒有發言的陳霸,罕見地開口說道:“這個內購方案確實不錯,不管是零氪還是大氪玩家的體驗都得到了保證。”

那就這麼說定了!

研討會結束後,陳霸給楊棟撥了一筆專款,然後囑咐小陸、劉金福和李其真三人留下,其他人散會。

“霸哥,有什麼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