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奶奶的話,不由得笑著:“你看,奶奶現在都掉錢眼裡了,一起來啥也不做了,整天就想著賺錢了。”

“哈哈,那還不好啊,只要奶奶高興,就隨他吧,老人啊就怕閒下來。”

這時奶奶竟然一晃晃的從裡面出來了。

“你這小丫頭片子,有你這麼說你奶奶的嗎?奶奶為啥這麼拼啊,還不是為了你,我都六七十歲了,還能活幾年啊,賺了錢還不都是給你。”

春荷趕緊一下撲到奶有懷裡:“咯咯咯,奶奶,我知道你都是為了我好,但是我也不想把你給累垮了。看著你沒日沒夜的幹,孫女是心疼你。”

奶奶拍著身上的土,“切”了一聲。

“這點活能累著人,你們這些孩子啊,那是沒吃過苦,現在用的都是機械化,壓根不出力了,我們那會,那可是受了老鼻子罪了,別的不說,就說收麥的時候,先要一棵棵的割掉,再把他拉到場裡,堆的那麥子垛,有四五個人那麼高,要是大晴天還好,要是遇上下雨天啊,還得蓋,還得打,要是愣一點啊,麥子掉到地裡就發芽了,年景不好的時候,下雨加上大風,那麥子啊就全發芽了,這一年啊就等於白乾了……”

聽著奶奶講話,三人都沒吭聲。

適當的讓奶奶說一些以前的事兒,感嘆一下以前的不易,就是對老人最基本的尊重。

“你以為拉到場裡就完了嗎?不,那才是一個開始,後來有脫粒機了,方便多了,那機器我記得叫一遍淨,就是說把麥子塞到脫粒機裡,而後麥子就出來了,之前可不一樣啊,麥子拉到場子裡之後啊,就要用馬啊,牛啊,騾子,驢什麼的,拉著一個幾百斤的大石滾,就那麼一圈一圈的轉,把那好動的騾子都能給累得吐白沫……”

聽著奶奶的講述,三人都感覺到有畫面了。

之前的時候,也有一些懷舊的影片號裡,有這樣的畫面,所以都能想到是什麼場景。

“用大石滾碾過之後啊,就要等風……”

春荷這時皺了下眉頭:“等風乾啥呀?”

“等風乾啥?還能幹啥,有了風,就得揚場啊,就是揚麥子,風一吹,麥子重就落下來了,而碾下來的麥皮,殼,就是老話說的麥糠就飄走了,要不然麥殼和麥子混在一起,你怎麼磨面啊,你要磨不了面,你哪來的白麵饅頭啊,你們知道這面來的多不容易嗎?再看看現在的小孩,個個嬌生慣養的,一塊大饅頭掉到了地上,就直接扔到垃圾筒了,就連狗都是一個個的扔,哎……真的是造孽啊。”

聽著奶奶的話,其實三人都可以反駁的。

畢竟現在全都是機械化,也不太辛苦了,但是奶奶說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再看春荷的直播間裡的人也不停的給老太太涮著禮物。

說老太太可是滿滿的正能量。

正如老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奶奶,你放心吧,我,包括我的子孫後代,都會把你這傳統美德傳承下去的。”

聽了他的話,奶奶也笑了。

“哎呀,不說了,這一說啊,都是幾十年的老黃曆了,給你們年輕人講,你們也想象不到,世上哪有什麼感同深受,沒有啊……”

老太太說著說著,想起之前的往事。

腦海裡想著那些已故多年的親人和老伴,心裡不由得有些悲傷。

“好了,好了,奶奶,不說這事兒了,又想我爺爺了吧。”

奶奶一聽,老臉不由一紅。

“你,你這孩子,說啥呢?天天舉著個手機,當著那麼多人的面,還拿你奶奶開涮是吧?”

春荷一下就笑了。

“奶奶,你看大家都說你可是滿滿人正能量,還有很多人想看我爺爺長啥樣,才能配得上我奶奶這滿腹才華……”

“你這孩子,沒個正形,叫我出來有事嗎?沒事我得去幹活了,那麼多訂單等著叱?”

“有有,奶奶,我浩哥問你,咱們村裡有沒有死的時候,帶金頭的?”

“啥?金頭……”

老太太聽後,竟然一臉的驚恐。

“你,你們聽誰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