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恆的老父親楊宏偉,聽了楊康的建議之後,仔細想了想,覺得這確實是個辦法。

別人不瞭解自己的兒子,作為父親的楊宏偉,對楊恆的的性格瞭解的一清二楚。

這楊恆可以說是被他們兩個養廢了,在社會上根本經不起摔打,還不如讓他當個假道士,安安穩穩的過這一輩子好。

這樣楊恆和楊康以為最難過的一關,就這麼輕輕鬆鬆的度過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楊恆老老實實的在家待著。

而母親王桂芳,也不像原先對楊康那麼嚴厲了。

兒子很快就要出門工作了,在家裡待的時間也短了,作為母親的王桂芳,表面上剛硬,其實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

在幾天之後,到了約定的時間,楊康親自開著車來接楊恆。

楊恆帶著一堆行李,在父母的相送下,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家門。

楊康開著車載著楊恆,離開了市區,一直向郊外的行去。

這一路大概開了一個小時,終於是來到了一處小山前。

到這兒已經沒有大路上山了,楊康和楊恆兩個人只能是將車停下來徒步上山。

楊恆一邊隨楊康上山,一邊打量,只見這處小山,雖然山不高,但是卻叢林茂密,茂林修竹。

山**上,人來人往應接不暇。

看來上山求神問道的人,確實不少,怪不得這裡要招人呢。

等到兩個人來到山頂上的時候,才見到這裡有一座規模不小的道觀。

道觀是香菸繚繞,眾信徒來往穿梭。

在山門前有許多的小商小販,在販賣著紀念品。

原來楊恆還以為他所在的道觀會非常的冷清,沒有想到這裡這樣的熱鬧。

楊康帶著楊恆來到山門前,和山門外的一個道士打了個招呼,然後便輕車熟路的進去了。

他們進了道觀的前院,並沒有進大殿,而是從大殿旁的一處角門穿到了後院。

之後,三轉兩轉來到這座道觀的方丈室。

現在人們一說方丈,都覺得應該是佛教用語,其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兒。

道經中說:“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

道教全真派引申了方丈這一詞的內涵:“方方一丈之地內無雜念者,乃高人。”

因此,道教全真派,正一道的當家道長也稱“方丈”。

來到門前的時候,楊康敲了敲門,對裡邊喊道:“表叔,人在不在?”

隨著楊康的叫門聲,裡面有了回話:“進來吧。”

接著楊康一推門,我帶著楊恆進了方丈室。

楊恆進來之後可不敢亂動,只是抬頭飛快的在方丈室內打量了一眼,就拿著行李,老老實實的站在楊康的身後。

這時方丈室的土炕上,坐著一位五六十歲的老道士,看起來紅光滿面,就是肚子有些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