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2/2頁)
章節報錯
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兩座城池,來日再取就好。陶文熙這樣想著,打算撤退。
很快,陶文熙便找到了敵人包圍圈相對薄弱的一點,即刻跨立在馬上,握緊了手中的少林棍,目光如箭,集中於一處,策馬奔去。
雁鏢門計程車兵立即明白主帥的意思,緊隨其後,變換陣型,如一直離弦的箭一般疾衝過去。
鎮北軍雖然是身經百戰,英勇無畏,即便膽子再大也還是顧惜性命的,更是害怕這等疾衝過來的明顯不要命的雁鏢門一眾士兵。
很快,那白環就被衝破出一口,黑壓壓的甲士像極了元夕夜煮破了的元宵的餡兒,那樣自然而然地迸裂出來。
夏棋很快就發現了這一薄弱之處,立刻親自帶兵來救。
這是陶文熙與夏棋的第一次交鋒,少林棍遇上青釭劍頃刻被斬成兩截,夏棋看到青釭劍砍實了,輕哼一聲,語氣中甚是輕蔑。
可陶文熙卻絲毫沒有慌亂,因為他知道他師父給他的少林棍是砍不折的。
只見,陶文熙兩手將少林棍猛地一拉,那棍便斷為三節,而三節棍之間,居然連著粗重漆黑的鐵鏈。
這便是少林棍的最終用法了,這樣的棍不再是純粹的草木,而是帶著銅鐵的冷意與殺氣,是真的可以殺人的。
之前,為了給他的家族報仇,陶文熙將這三節棒法練得是爐火純青。
只因為他的師父告訴他,這棒法是少林武學中少見得能夠殺人的招式,這很合乎一個揹負著血海深仇的少年的心意,所以他練的頗為上心。
三節棒被他信手揮灑,三十六路一十二招千變萬化,呼呼作響,雙手交替握棒進攻,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夏棋見到此等招式,頗感新奇,抱著好奇的心情與陶文熙對陣起來。
每當紫電青釭要砍下來的時候,卻被陶文熙的三節棒猛地纏住,散了氣力;每當夏棋覺得已經擋下三節棒的攻擊的時候,那三節棒卻忽然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在青釭劍邊緣貼過,打到他的腰上背上肩膀上甚至臉上。
夏棋一抹臉上的血跡,更加好奇起來,他看著陶文熙,讚賞一句:“鬼面無常陶文熙,果真名不虛傳!”
陶文熙依舊不為所動,繼續拿棒千迴百轉地攻擊著,將夏棋厚重的青釭劍玩弄於鼓掌之間。
此番招式,令鎮北大將軍甚是新奇,也令他回想起章淳那一聲大喝,還有那打狗棒砸在自己胸前的感覺,不自覺感慨一句:“果真是,高手在民間!”
陶文熙深知自己所率領的是雁鏢門的主力軍,自然不敢馬虎分毫,他對戰夏棋的時候,簡直拿出了為父母報仇的狠勁兒,一招一式,殺氣側漏。
夏棋終是破不了陶文熙的三節棒,不久便不再專注打鬥,潦草得就將陶文熙放走了。
就這樣,陶文熙率領主力軍回到城池固守,一番清點人數後,四萬人只剩了不到三萬,如今是萬不敢輕舉妄動了,只得等著江朋率援兵趕來之後再商議下一步計劃。
陶文熙想起戰場上噬魂散無效的情況,又想起與鎮北大將軍夏棋交鋒的情況,馬上給江朋修書一封,希望他對此進行一個謀算,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在陶文熙小時候,一直在長安長大,在他們一干同齡人中,最為出類拔萃的就是那位夏棋。想當年,在他們還在為四書五經愁眉不展的時候,夏棋就已然上了戰場,有了少年將軍的氣場。
夏棋與他們,很早就已然不再是一個層次的了,沒有誰能和夏家那位公子比上一比,陶文熙和夏棋也曾有多面之緣,那時候,陶文熙是同齡人中的翹楚,而當時,夏棋甚至是他父親那一輩人中的翹楚。
故而,夏棋給陶文熙的童年也是留下了甚是深刻的影響,可是如今一見,自己竟然還能和夏棋過上幾招,而且最後雙方還不相上下,想來,這夏棋也沒有他所認為的那般的神了,可能是之前他自己一直將夏棋這號人物神化了吧。
在此之後,陶文熙在等待著江朋的回信的同時,也又與夏棋有過幾次交鋒,勝負參半,這就造成了他的一種錯覺,他一度以為自己是可以和夏棋相提並論的,若是二人一對一對決,他陶文熙的勝算也是不小的。
江朋收到陶文熙的信後,得知噬魂散失效後也是頗為驚訝,江朋很快就明白了是另一位苗蠻聖女製出了噬魂散的解藥,並將解藥給了夏棋。
看來,拓跋紅也是不容輕視半毫的人物啊。
江朋馬上給陶文熙回信,告訴陶文熙一定要固守城池,一定要按兵不動,等他江朋將一萬援軍帶到了再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陶文熙收到信時,左小川也帶著三千人馬趕到了洛陽,二人一齊看了江朋的信,陶文熙對左小川道:“日後,夏棋必定會想盡辦法誘我們出兵,無論其手段如何惡劣,我們都互相提醒著,萬不可衝動誤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