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敢,這琴看起來就好貴。

的確好貴,不過在懂琴的人手裡,是無價的。

哥特式布羅德伍德鋼琴,1881年出產,老教授她祖父留下來的。

“沒事,這琴,啟蒙了五代人,你來。”

如果被外面人聽到,肯定會驚掉耳朵,應該放在博物館的東西,居然只是給孩子們給啟蒙…

老教授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不以價格論價值。

她祖父起,就是在這琴上啟的蒙,她父親是,她是,她兒女孫子們都是。

“愣著幹什麼,過來”

劉芬被拉倒鋼琴凳上和老教授並排而坐。

“手放鬆,坐正”

“別緊張”

“讓樂聲順著你指縫流出來”

“對,很好,就這樣”

劉芬很快樂,此時此刻,天地間…

彷彿只有她和這古老的鋼琴,還有一位點頭微笑的聽眾。

老教授驚訝劉芬的天分,又是一個不用認譜就能彈的孩子。

只是這個歲數,不應該呀?

鋼琴,是有童子功的,從小彈琴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大腦和肌肉都已經把彈琴當做條件反射。

成年人學習,是可以彈奏,但和童子功比,是完全不一樣。

可劉芬前25年沒有碰過鋼琴,為什麼能像從小摸著琴長大的孩子們一樣?

9413習慣了深藏功與名,沒什麼?開掛了唄。把以前主魂力當姜曉芸那輩子記憶裡彈琴的技能,複製給了劉芬。

只為讓她享受此刻和鋼琴的共鳴,這是一種很棒的體驗,可意會不可言說。

一部讓9413都眼饞的鋼琴,怎麼不好好演奏一曲,難道真拿它啟蒙彈哆嗦咪嗦…?

音樂的力量,劉芬的五臟六腑都在震動,從未有過的體驗,愉悅,太愉悅。

喜樂,喜樂,只有喜樂能忘卻愁苦與不幸。

老教授很開心,她站起來,隨著著音樂翩翩起舞,像只自由而美麗的蝴蝶。

哪有什麼美人暮遲,徐娘半老?

老教授這樣的美人,美在心,超越皮像骨像,80歲如同8歲孩童,純真而美好。

劉芬在教授家的日子過得充實且快樂,讓她唯一牽掛的就是兒子。

雖不是她親生,確是她親養了5年,從襁褓之中,一步不離得精心照顧。

兒子從牙牙學語就喊她媽媽,劉芬除了對他親媽的補償和內疚,也是真心當他是自己的孩子。

五年的感情哪有那麼容易割捨,有些情侶分手,共同養的小貓小狗都要偷偷的搶回去。

也有些,誰都不要,扔出去成為流浪小寵的。

丁凱那個小區就有很多流浪貓,好在都做了絕育,不至於繁殖到影響業主和租了們的正常生活。

劉芬小時候,父母離婚,都不要她,她才更內疚自己沒有能力帶兒子離開那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