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農村裡,女人只要把兒子熬大了娶了媳婦,媳婦熬成婆好日子不就來了嗎?

嫁人的女人辛苦,自梳的就不辛苦了?嫁人的至少有兒有女,死了有地可埋。

沒嫁人的自梳女到老了又有什麼?

自梳組織最早是那些沒遇到良人,被婆家虐待,又無兒無女的女人們聯合起來,互相照顧共同養老生活的聯盟會。

跟現在十歲什麼都不懂的小丫頭被家人安排謝自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這些人家為什麼非要女兒自梳髮毒誓才放出去做工,就是怕她們長大後春心萌動,嫁去別人家,有了自己孩子以後工資就不拿回孃家了。

說穿了就是這些家長愚昧無知,重男輕女,壓榨女兒只為嬌養兒子。

而這些自梳女卻自以為高人一等,她們以後不用去婆家受欺負,不用陪臭男人睡,不用辛苦生孩子。

陳月亮卻知道做下人的心酸和痛苦。由她帶大的少爺們都只把他當下人。

她到老了一個人,朝思暮想幾個少爺小姐,那些孩子們及時小時候再喜歡她,長大了也只認自己親媽,只把她當做給了工錢就可以打發回家的下人。

陳月亮想要有自己的家,疼她愛她的丈夫和幾個孩子,不論男女都可以。

她再也不要為賺錢而活著,更可笑的是那些都是為她嫂子們的兒子們而賺。

她賺錢給他們娶媳婦兒,生孩子,蓋房子。有了更大的房子,就可以生更多的孩子,娶更多的兒媳婦,孫媳婦。

陳月亮情緒有些激動,君靈兒直接把她帶走,村裡所有想和她一起走的女孩子都可以走。

結果沒有一個自梳女很她們走,這些女孩子家裡不允許,怕被君靈兒帶走吃香喝辣習慣了就不回來。

萬一被外面的男人和花花世界迷了眼,跟人跑了,他們還怎麼長遠的收工資。

這這村名認為,只有漕幫的渠道是保險的,以後每個月自梳女的工資都是由漕幫的中介代領,代寄。

像君靈兒這種把他們家自梳女帶走了,之後的工錢找誰收去?

君靈兒發現了一個問題,她不敢相信,開啟小寶鏡,深呼吸口氣,檢視。

她的懷疑竟然是真的!

每家每戶都有好幾個兒子,而女兒才一兩個。

陳月亮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她家女兒算多。她姐姐已經去了南洋。

妹妹說是等幾年也去,在劇情裡是實際給了別人家做童養媳,換了個媳婦回來。

君靈兒有些難過,自己的親生骨肉也下得去手!

不是這個村的女人特別能生兒子,而是大多女兒生下來就被直接埋葬了。

娶媳婦多數是外地,別的地方嫁女兒收的彩禮便宜,本村的女兒幾乎都自梳出去賺錢。

一家有兩個自梳女,每年寄回來的工資就可以養活一大家子。

農村吃的都是自己種的,花錢的地方就是買鹽買布,當然這些只是小錢。

蓋新房要花很多錢,一個自梳女五年的工資可以蓋一棟新房。

兩個自梳女一年的工資可以娶三個媳婦。

基本上,只要家裡有一兩個自梳女,就能保證三兄弟娶妻蓋房是不愁的。

陳月亮家是兩個自梳女,養了五兄弟。陳月亮姐姐四十多歲就客死他鄉。

姐姐的死警醒了陳月亮,從此她只寄回家一半工資。另外一半,存著防老。

好在她留了一半,老了回孃家還能有口吃的。也好在她手頭有點錢,才能給自己買個埋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