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的過程不順利,聽了一些難聽的話,陳志超有些難過,劉桂英安慰他,這裡的風氣就是這樣,年紀大的總喜歡訓斥後輩,全當他們是好意。

辭職後,他們住的一房一廳就要被收回。好在還沒裝空調,以前買的電器都送親戚了。

親戚也沒有白拿的意思,雖然日子過得都緊巴,該給他們送的餞行禮也都送了。

他家新裝半年的電話遷到兒子奶奶家,外婆不在本市無法遷。

出於公平,陳志超說等賺到錢,他們小兩口出錢給丈母孃家裝電話。

什麼都沒帶,一家三口輕裝上陣坐上了,開往特區的綠皮火車。

到了特區中學,他們一家被安排住進單身公寓裡。

說是單身公寓,面積並不小,看著和他們之前單位的房差不多大。

負責安排住宿的後勤大姐,一個勁的說委屈他們,安慰道:“再等半年,學校新起的教工宿舍樓就能參加分配了”。

說是分配並不是免費住,一樣是要花錢買,區分於免費住房,內部購買的,自己有永久的產權。

因為只有陳志超一個人在這裡工作,分房的時候靠他一個人的分數沒有別人雙職工家庭高。

分房算的分數演算法不難,職稱是係數,再乘以在本校工作時間,再加工齡。

陳志超不論是工齡還是校齡都短,職稱更是沒有。到時候分數出來,估計很低,應該排不到什麼好房子。

如果他去年暑假就同意過來,校齡就能多六個月,如果同意妻子去上訴,說不定評上了職稱。

用劉桂英的職稱係數乘以他們兩口子的校齡,再加工齡,那個數字就會大很多。

分數高分的房子就大,需要交的款就少。

寒假過後,陳志超正式任職於初中部,開始了新的教學歷程。

幾天下來,發現孩子們不一樣,或許沒有以前的學生那麼勤奮用功。

但每個孩子都俏皮可愛,妙語連珠,很有思想。

好有意思的學生們,也好有錢的學生,每天吃的零食都很貴,小小一包薯片要八塊,一支飲料要三塊。

儘管平時必須統一穿校服,看不出區別。

劉桂英告訴他,學生背的是兩百塊錢的書包,騎的是八百塊的山地車,腳上蹬的是上千塊的波鞋。

而這些只是標配,剛開學有幾天倒春寒,有個別學生的外套是五位數,小小年紀穿的就是外國的頂尖大牌。

陳志超驚愕,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劉桂英道:“大部分都有些錢,少部分很有錢”。

現在來的都是技術人才,做生意,炒地皮。

錢就像水,嘩啦啦的流,有人聚水越來越多,有人流水就越來越少。

錢財這個東西,遇到好機會,賺起來真的不難。

難得是怎麼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這個年代很多富豪,幾年後因為各種原因也不行了。靠著老底混日子。

可持續性發展的家族並不佔多數,有錢後各種各種的吹捧和誘惑也隨之而來。

陳志超點了點頭,贊同妻子的說法,“花花世界,不論男女,都要守住的本心,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