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這顧家老母也開的了口。顧大郎有些不好意思,忙解釋是聽說他們家買了很多東西看著像是有餘錢才敢開這個口。

祝母直接把和賣家簽訂一式兩份,給他們家存留的這份的字據拿了出來。

“顧家的,你們看,這上面寫著還欠200兩銀子,要不你們家借我們一點,月底之前就要還清,我們也是沒辦法開口,你看你們家每個月還有錢供小兒子在鎮上讀書,我們家一個讀書的孩子都供不起。”

祝母只是把文書在他們眼前一晃,村裡人字認不全,但是200兩這幾個字,還是認識的。

顧家母子心裡嘀咕,祝家怎麼會欠款200兩,這一家做什麼了?難道他家老大和祝婉還沒回來,是出了什麼事了?

村子都在說,祝家買了很多辦喜事的東西,她還以為是辦婉兒和他家大郎的喜事。莫非是給祝家大郎買的?娶什麼樣的媳婦要200兩啊?

祝婉不回來又是為何?祝家窮到要賣女兒了嗎?

顧家母子對視一眼,他們必須趕緊回去,如果再說娶他家婉兒,這個債務被他們家訛上自家該怎麼辦?

要談婚事也得過了這個月底,下個月看看情況再說。

於是這般,顧家母子空手進來,空手出門。

祝家現在只有幾十個銅板,所有的銀子,碎銀子,今天都被祝婉帶走了。別說20兩,連2錢銀子都沒有,顧家還真開得了口!

祝婉叫全家都搬去新房子裡住,等這兩天把糧食賣完,就去鎮上。

祝父祝母,就是回來和兩個兒子商量的。一個16歲,一個12歲,讀書已經算晚了。

祝婉說把家裡的地租給別人種,村裡的房子也租出去。

祝父祝母擔憂這樣下去,生計是問題,祝婉再三保證,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一家四口一晚上也沒商量出個結果,第二天先去把地裡的活幹完。

此時的祝婉正帶著兩根人參到了藥店。接待她的是顧晴晴的第1個追隨者陳少爺。

看上去不過15,6歲的年紀,眉清目秀,身上透著一股藥材的味道。

可惜了這些早期的炮灰男配,為了成就顧晴晴,一個死在獄裡,一個傾家蕩產遠走他鄉。

陳少爺,細心檢視這兩株人參,若有所思,問:“姑娘,這一株可否賣給我,我免費幫你炮製另外一株,再給你150兩。”

祝婉點頭,劉少爺選了最好的一株,她預估價格不止100兩,能賣150兩,符合她的預期,陳少爺是個實誠的生意人。

拿到150兩銀票和炮製好的人參,在街上買了千字文,習字簿和一個算盤之後才回到了鎮上的家。

大哥一大早就出門找活,打算在農閒的時候幹。他想中午就帶祝婉回家,幫家裡把收的糧賣完再回來。

祝婉留住他,他們在鎮上要做的事情很多,家裡的事情在收尾階段,四個人已足夠。

顧家母子第二天見不到祝家老大,隱隱證實昨晚的猜測。祝老大,有可能不是娶親,而是出事了,欠了整整200兩!祝家這是要賣祝婉抵債。說的好聽辦喜事,一定是賣去那些不乾不淨的地方。

又見祝家幾人幹活都心不在焉的樣子,這明顯是心裡有事!能為啥,為錢愁的唄。

顧母根本瞧不起祝家沒文化的幾個兒子,兒子就應該像她小兒子那樣,識文斷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一輩子土裡刨食的泥腿子,她才不想娶祝婉進門,如果不是他家老頭子死了,家裡經濟上困難,她敢現在就給大兒子也娶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