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婉從床上爬起來,農曆八月正是農忙的時候,她想幫家裡多幹些活,這是原主出嫁以後的遺憾。

祝家生她養她,給貼了她不少嫁妝,她後悔沒有回饋過自己的孃家,把所有好都奉獻給了白眼狼顧家,她錯了,大錯特錯。

見到妹妹出來,顧家大哥有些羞愧。他實在是不捨得妹妹去顧家吃苦,才說出反對的話,如果妹妹真的對顧大郎情根深種,他就多出些力氣,幫妹妹攢嫁妝。

祝婉看哥哥的眼神充滿內疚,搖頭,大兄弟,你這種思想很錯誤。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負的責任,哥哥的責任是嫂子和孩子,以及祝家的未來。

祝家心善,對責任和義務的邊界模糊不清。如果妹妹沒出嫁,又沒有父親,哥哥照顧是應該的。

但祝父還在,哥哥就不用總想著負擔妹妹的嫁妝,更不能把妹妹看得比妻子重要。

如果每家的哥哥都把妹妹看得比妻子重要,誰家的妹妹嫁去別人家都是坐冷板凳,那還不如在家搞骨科。

很多妹妹轉不過彎,覺得哥哥必須疼愛自己應該多過疼愛嫂子,換位思考,以後要是她丈夫愛小姑子多過愛她,她能樂意嗎?

當然不樂意!在顧晴晴這種女人看來,丈夫必須愛她,哥哥必須愛她,別人的丈夫必須愛她,全世界都必須圍著她一個人轉。

兄妹一起長大,情分自然比外面來的嫂子要深。至親至疏是夫妻,夫妻感情好可以超越所有的感情。夫妻感情不好,媳婦在婆家的地位怕是連個狗都不如。

祝大哥沒有想到妹妹會對他說,以後他最重要的女人是大嫂,不是母親也不是妹妹。

母親是父親最重要的人,妹妹以後是妹夫最重要的人。作為哥哥,他首先要負責的是妻子和兒女。這才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妹妹我將來找不到合心意的人出嫁,還望哥哥嫂子多擔待包容,在家裡留我一個的小房間。”

祝婉不知道這輩子他會不會來,如果不來,她就在祝家過一輩子。

妹妹的話再次震撼了哥哥,什麼叫如果找不到合心意的人,婚配難道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合不合心意那也要等婚後相處才知道。

祝婉上面兩個哥哥,下面有還有弟弟。

兒子多,勞動力大,但飯也吃的多,祝家也不是很富裕。

反觀顧家,這麼窮卻還要供小兒子去讀書,如果不供兒子讀書,他們家會窮嗎?一點都不窮,家家戶戶不都這樣。

祝家供不起自己兒子讀書,剩下的一點錢糧,憑什麼給他顧家兒子讀書呢?

對於顧家父母毫不手軟的壓榨大兒子,偏愛小兒子的極端行為,祝婉很不齒。

劇情裡有顧晴晴賺錢的方法,她在後山採了百年人參去藥店賣了100兩。還認識了藥鋪的陳少爺,她的第一個追隨者。

之後她發明了一些菜譜,賣去酒樓換錢,酒樓張公子是她的第2個追隨者。

哪裡是她發明的菜譜,就是現在的紅燒肉,八寶鴨,叫花雞。

種了兩輩子的藥,祝婉決定先上山一趟,把該採的採了,賣的錢在鎮上給家人買間院子。

這幾天開始收莊稼,家裡不讓她出去幹活只叫她在家幫祝母做飯,哥哥弟弟跟父親已經出去了。大哥見她無恙,也趕去地裡忙。

祝母在家準備一家人的吃食,後院餵了一群雞,家裡不愁雞蛋,時不時給顧家那傻妞一個煮蛋吃。

祝婉跟母親說,她要去山上採一點草藥回來。祝母不同意,非要和她一起去。

也好,兩個人有伴。於是母女二人拿著工具,揹著籮筐就朝後山出發了。

當年顧晴晴採到百年人參的地方,原主知道,是她們倆一起去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原主背,顧晴晴甩手甩腳的在旁邊東看西看。

到了後山,祝婉直奔百年人參的地方。果然在,不但在,細心查詢,還有4株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