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操作,用鍊金學的專業術語來說,叫做“減毒”。

完成初次減毒的痘痂溶液,經過反覆過濾澄清,取其表層清澈液體,再次進行減毒處理,就是“痘苗”溶劑。

這樣得到的液體,仍然含有微量天花病毒,但是毒性已經降低到了可控的範疇,不能說絕對無害,但是致死率遠比原始病毒低得多。

接下來,就進入病毒實驗的第二個環節。

莫里亞蒂教授將把作為實驗體的奴隸們分成兩組,每組二十五人,稱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實驗組”的二十五名成員,都將注射“痘苗”。

莫里亞蒂教授將他獨創的這種操作,稱之為“接種”。

“接種”這個詞,乍聽起來有點怪,不過喬安仔細品位過後,倒覺得很形象。

接下來是第三個環節。

莫里亞蒂教授已經提前準備好五十張受到天花病毒汙染的毛毯,然後將毛毯分發給所有參加實驗的奴隸,讓他們裹著毛毯睡覺。

這樣一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全體奴隸,都將暴露在感染天花病毒的威脅下。

事實上,在實驗室環境下,透過一些控制手段,可以確保他們每個人都必定感染病毒。

然後就是最後一個環節——等待。

剩下的時間裡,莫里亞蒂教授會密切關注實驗體的健康狀況,檢視接種“痘苗”的“實驗組”成員和沒有接種“痘苗”的“對照組”成員,對於天花病毒的抵抗力,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

根據莫里亞蒂教授的病毒理論,接種痘苗,將大大提升實驗體對天花病毒的抵抗力。

如果這一預測在實驗中得以驗證,就表明痘苗能夠起到預防天花病毒的功效,為抵禦這種烈性傳染病,提供一條立竿見影的防疫對策。

聽了導師的論述,喬安深感眼界大開。

他自認為對鍊金學與醫學都頗有見解,然而今天才得知還有“接種痘苗”這種神奇的免疫療法,不得不欽佩導師的博學與天才創意。

當然,學術研究不能只看創意,創意能否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成果,還是得靠實驗來佐證。

喬安早就知道導師接受軍方委託,研製病毒武器,一直對他從事這份有違學術倫理的工作耿耿於懷。

然而今天真正參與到導師的工作當中,他才發現自己誤解了導師的心思。

莫里亞蒂教授的確是在為軍方研製病毒武器,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工作內容,更多精力放在發明一種預防天花病毒的痘苗上。

從導師的言外之意來看,喬安懷疑他是瞞著軍方進行天花痘苗的相關研究,而且挪用了一部分軍方撥發給他的,本該全部用於開發病毒武器的經費,用於這項與軍方意圖背道而馳的秘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