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稿人的意見,是讓你參考他們提出的建議修改論文,然後再次投寄,他們看過以後,如果覺得沒有其他問題,就會同意發表。”

“這與退稿相比,不就是緩刑與死刑的區別?”喬安悻悻地吐槽。

“緩刑總好過死刑啊,而且從審稿人的態度來看,這回你多半死不了。”

莫里亞蒂教授笑著安慰道。

“往後你就知道了,像你這樣的在校學生,也包括青年學者,論文被審稿人打回去修改,是很正常的事,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很少有人例外。”

“可是,修改過後就真的能發表嗎?”

喬安有些悲觀。

“不一定,有時候改一遍就行,有時候退回來反覆改上三四遍還是無法過關,簡直能把人折磨得死去活來,關鍵還是看審稿人的態度。”

莫里亞蒂教授屈指彈了彈信紙,一臉篤定。

“我也擔任過核心期刊的審稿人,從我的經驗來看,這三位審稿人對你還是很看好的,只不過那些老傢伙自持矜傲,總要在雞蛋裡挑出些骨頭,輕易不肯褒獎年輕人,有那麼一兩句肯定,就已經值得你自豪了。”

“總之,不出意外的話,你只需要修改這一次,就能過關!”

導師的鼓勵,給喬安帶來些許安慰。

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就按照三位審稿人提出的建議,在莫里亞蒂教授的指導下,埋頭修改自己的論文。

第二天上午,喬安把修改完畢的文稿拿給導師審閱。

莫里亞蒂教授看過以後,表示這次一定可以過關。

喬安本人卻有些信心不足,甚至懷疑自己為修改論文花費的精力,純粹是在做無用功。

在他看來,審稿人提出的建議,不能說不好,然而大多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小問題。

就算自己完全按照審稿人的意見進行修改,也並不能從本質上提升一篇論文的檔次。

如果說,《奧法評論》編輯部之前拒絕發表他的論文,是因為論文的水平達不到該期刊的要求,那麼修改以後,就能達到發表標準了嗎?

喬安對此深感懷疑。

在他看來,真正高水平的論文,一開始就是高水平,不是靠修改出來的。

如果一篇文章要靠小修小補才能達到發表標準,只能說水平還是不夠高,無非是在“及格線”上下徘徊。

這樣的論文,最終能否發表,其實並不取決於作者反覆修改多少回,很大程度上是看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心情。

如此一想,喬安不禁感到索然無味。

“導師,這次修改完以後,如果論文再被退回來,那就算了吧。”

“‘就算了’是什麼意思?”

莫里亞蒂教授詫異地望著喬安。

“就是說,如果再被退回來,我就把手稿鎖進抽屜,不再謀求發表了。”

喬安唯恐導師誤以為他這是自暴自棄,連忙做出解釋。

“我寫這篇論文,最初的目的不是公開發表,博取聲譽,只是整理一下自己在探險期間的筆記,為探險期間收穫的知識和感悟做個總結。”

“論文寫出來了,無論質量怎麼樣,我的最初目的已經達到了。”

“能拿出去發表,獲得別人的認同,固然很好,如果無法發表,表明我的知識積累和研究能力還有所欠缺。”

“反覆修改一篇低水平的文章,就好比反覆咀嚼沒營養的食物,與其這樣浪費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多學點更有價值的東西充實自己,提高學業水平。”

“等將來學業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我會嘗試寫一篇更優秀的論文。”

“如果我的論文水平夠高,就算別人想從雞蛋裡挑骨頭,也挑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