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喬治·瓦薩還是放心不下,又打發親信副官羅傑·丁道爾少校帶上自己的手諭,率領一支憲兵連,快馬加鞭趕赴溫泉鎮,扣押收容在當地的斐真第四步兵師戰俘,清點收繳的槍械和大炮。

大陸會議那邊,也是前不久才收到巴登大捷的訊息,對於查爾斯·蓋茨不經請示就與約翰尼·柏戈因簽訂受降協議一事,代表們的態度發生了尖銳對立。

一部分代表批評蓋茨此舉太過獨斷,對大陸會議和瓦薩將軍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已經表露出軍閥做派的傾向,必須嚴肅警告他收斂一下。

對於蓋茨與柏戈因簽訂的協議,這些代表也持批評態度,認為條件太優厚了,而且柏戈因等人做出的承諾缺乏約束力。

你這邊放走了戰俘,人家口頭上答應返回斐真,不再捲入新大陸的衝突,回頭再次參軍入伍,拿起槍就打你,就算你指責對方不講信譽,人家難道還會少一塊肉不成?

相反,大陸會議的更多代表,則對蓋茨將軍持褒揚立場。

認為重點是北方兵團在蓋茨將軍的英明領導下,打了一場漂亮的大勝仗,而這正是獨立革命最迫切需要的轉機,將會給國內奮勇抗擊斐真侵略者的民眾帶來極大的鼓舞,更要緊的是向持觀望態度的外國列強表明,大陸軍有能力打勝仗,值得外國友人大力投資扶持。

勝利可以掩蓋一切錯誤,更何況蓋茨將軍也沒犯什麼大錯誤,無非事急從權罷了。

換個角度來想,如果蓋茨也像某位總司令那樣,事事都向大陸會議請示,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沒有魄力,怎麼可能打出這麼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領兵打仗,最重要的是果敢勇猛,當機立斷!

能打勝仗的將軍才是好將軍,打不了勝仗,再守規矩,人品再好也白搭。

這些力挺蓋茨將軍的代表,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話裡話外擠兌喬治·瓦薩治軍無能,連戰連敗,搞得革命事業眼瞅著就要熄火了,不如把他這個總司令撤了,換上更能打硬仗的蓋茨將軍。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而戰場上的勝負也反過來加劇了議會里的政治鬥爭。

就在大陸會議的代表們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瓦薩將軍的信送到了,其在信中提出暫緩釋放敵軍戰俘、用於交換俘虜的建議,無論哪個派系的代表都挑不出毛病,最終投票否決了蓋茨將軍與柏戈因簽訂的受降書,要求由大陸會議派遣代表,重新商定投降條件。

當這份文書送達溫泉鎮,為時已晚。

此時包括約翰尼·柏戈因在內,全體被俘的斐真第四步兵師高階軍官都已經上船回國去了,只剩下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還被扣留在溫泉鎮。

……

史料:蓋茨將軍與華盛頓的矛盾(漢密爾頓傳【美】羅恩·切諾)

在薩拉託加大捷之後,霍雷肖·蓋茨一夜之間便成了民族英雄和新英格蘭政客的寵兒,而這些只是加劇了他和華盛頓之間的互相厭惡。在取得薩拉託加大捷之後,蓋茨甚至把華盛頓晾到一邊,根本沒有通知華盛頓勝利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