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溫斯洛普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巴林頓勳爵提出的平叛方案看起來很有道理,可惜並未獲得議會多數支援,在內閣和國王那裡也受到了冷遇。
包括喬治三世本人在內,斐真的執政者們普遍對平息殖民地叛亂懷有樂觀的期待,認為快速撲滅叛亂的唯一方式就是組織一支龐大的陸軍力量,對叛軍主力予以雷霆般迅猛的打擊!
斐真本土的貴族紳士們根本看不起殖民地的泥腿子,叛軍在他們眼中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只要被打垮一次,這群暴民就會偃旗息鼓,各回各家,戰爭也就結束了。
相形之下,巴林頓勳爵提出的“海上封鎖”方案就未免太小題大做了。
派遣艦隊遠渡重洋,封鎖新大陸海岸線上的重要港口,其實遠比派遣陸軍出征更加勞民傷財,即便斐真憑藉強大的國力可以支撐長期封鎖,也要擔心因此帶來的國際影響。
禁止殖民地與斐真本土乃至瓦雷斯各國進行貿易往來?天底下簡直沒有比這更得罪人的政策了!
約頓海姆和米德加德出口的魔晶礦石,亞爾夫海姆出口的穀物和棉花,這可都是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上的“壓艙石”,牽一髮而動全身!
幾乎所有工業國家都不同程度的依賴新大陸進口的廉價高品位礦石和棉花等原材料,一旦切斷這條貿易渠道,很多國家的無數座工廠就要歇業停工,破產倒閉,致使數以萬計的工人失業,淪為導致社會動盪的隱患。
斐真本土是一個土地貧瘠且人口眾多的島國,嚴重依賴新大陸進口的廉價穀物平衡糧價。
除了寇拉斯帝國,瓦雷斯世界的其它工業強國也都需要從新大陸進口大宗穀物,否則糧價就能飆升到天上去,城市中的底層民眾吃不飽肚子,不造反才怪!
斐真海軍艦隊封鎖新大陸貿易口岸,必將激起公憤,致使斐真成為瓦雷斯各國共同的敵人,後果不堪設想。
基於以上因素,無論巴林頓勳爵的方案看起來多好,在現實中都不具可行性,受到冷遇也就不意外了。
經過議會討論,派遣陸軍越洋平叛的作戰方案最終勝出,並且獲得喬治國王的首肯。
1626年6月初,來自斐真本土的兩個陸軍師乘坐運兵船,在軍艦護航下順利抵達新阿瓦隆港,駐紮在約頓海姆的總兵力由此上升到了三萬人,與城外的叛軍兵力旗鼓相當。
隨同援軍來到殖民地的還有三位斐真將軍,他們將承擔起輔佐溫斯洛普總督鎮壓叛亂的使命。
這三位將軍都是戰績卓著、經驗豐富的職業軍人。
第一位是海軍中將威廉·豪,奉命擔任殖民地海軍艦隊指揮官。
第二位是陸軍少將約翰尼·柏戈因,此人出身名門,多才多藝,在社交場上和部隊裡都很受歡迎。
第三位是陸軍少將亨利·克林頓。相比兩位同僚,克林頓更符合大眾對職業軍官的一般印象——喜怒不形於色,在戰場上以殘酷無情著稱,因此博得了“冷血動物”的綽號。
溫斯洛普伯爵在總督府設宴款待三位將軍,飯後在客廳展開地圖,與他們一起研究如何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
觀察地圖不難發現,新阿瓦隆坐落在伸向楓葉灣的斯萊德半島上,只有西南角一條細長的“脖頸”與大陸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