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偽君子(Ⅱ)(第五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是出於上述心理,瑞貝卡對傑斐遜先生的尖刻批評使他特別難受——同樣的話,哪怕是批評他本人,他都不至於這麼窩火。
失而復得的東西總是彌足珍貴,喬安不想因為政見上的矛盾跟瑞貝卡爭吵,更何況她已經為自己那些過分的言論道了歉——雖說並不是十分情願。
沙龍結束後,喬安謝絕瑞貝卡邀請散步,離開白屋莊園,回到自己的寓所依舊悶悶不樂,意氣難平。
他認為傑斐遜校長的觀點貫徹了啟蒙思想家們所崇尚的“天賦人權”,而瑞貝卡出身於貴族家庭,更崇尚“精英主義”,打心底看不起平民大眾的智慧,拒絕承認民眾理應與她這樣的貴族精英享有同等的權利。
傑斐遜先生的論述的確不夠嚴謹,過於理想主義,涉及奴隸貿易的章節自相矛盾,甚至給人留下虛偽的印象,但是瑞貝卡對他的批評也有人身攻擊和斷章取義的嫌疑。
你善待女奴,就懷疑你們私下裡有姦情;你一說要抗稅,就猜測你在謀劃推翻總督,毆打稅吏,你說反對暴君,就斷定你要煽動暴民,搞黨爭,無政府……
這種推理邏輯,好比“小時偷針、大時偷牛”——典型的“滑坡謬誤”。
喬安在書桌前坐下,給自己倒了杯茶,施展“魔法伎倆”加熱後緩緩啜飲。
一杯熱茶下肚,喬安的情緒稍有緩和,不再糾結瑞貝卡與傑斐遜的政見衝突,轉而思索起故鄉的未來。
亞爾夫海姆的抗稅運動如火如荼,看這架勢恐怕短時間內很難平息下來。
如果新任總督福格爾勳爵不改變他那傲慢粗暴的做法,繼續漠視民眾的呼聲,甚至動用暴力打壓抗議者,很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暴動。
萊頓港劍拔弩張的氣氛,使喬安聯想到遠在大洋對岸的遠東。
當初遠東地區的獨立運動,也是從抵制加稅開始的,由於帝國派駐遠東的官僚處置不當,濫用暴力,致使抗稅運動火上澆油,寇拉斯父子才有機會舉起反叛的大旗,建立起割據勢力。
如果帝國當局還不吸取教訓,在亞爾夫海姆重複當初在遠東行省犯下的錯誤,喬安敢斷言,這場風波很快就會從單純的抵制土地稅演變成謀求脫離宗主國的獨立運動,亞爾夫海姆終將變成第二個遠東。
喬安本來想遠離政治紛爭,然而時代的浪潮就在他身旁波濤洶湧,容不得他置身事外。
越是對比遠東與亞爾夫海姆的今昔處境,他就越發對遠東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對帝國的腐朽統治心生厭惡。
……
史料:傑斐遜對蓄奴的矛盾立場(《傑斐遜傳》【美】約瑟夫·J.埃利斯)
其中一個不平之事最為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因為它涉及的問題很快被證明是大陸會議在辯論《獨立宣言》的措辭時最富爭議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為傑斐遜5月在弗吉尼亞州憲法中寫的與6月份在《獨立宣言》中寫的不一樣。
這是《獨立宣言》中的一段話,傑斐遜指責喬治三世煽動和延續奴隸貿易,從而意味著奴隸制是個邪惡的制度,是由腐敗的君主強加給殖民地人民的。
而在先前所擬的弗吉尼亞州憲法草案中,他則指控喬治三世“促使黑人拿起武器反對我們;那些黑人採取了不人道的否決權,拒絕使用法律的手段”。
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傑斐遜將兩個不相容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一個是把奴隸制歸咎於英國國王,另一個則是譴責他解放奴隸。
這體現了他思想中對於奴隸制的深刻的矛盾,這一矛盾他從未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