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仇殺(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是懷著這樣的夢想,在兩年前那場事關米德加德殖民政府存亡的戰爭中,洛根不顧族中長老反對,毅然挺身而出,率領一支阿薩族兵團加入到米德加德人的陣營中,在奧斯塔湖畔浴血奮戰,在黃昏平原流血犧牲,付出傷亡近半的代價,幫助米德加德人擊退來自北方的侵略者,守住了他們的家園。
然而戰爭結束後,洛根大叔和那些為米德加德人流血犧牲的阿薩族勇士們,最終得到了什麼呢?
《聖城條約》成了舊世界三大老牌強國瓜分新大陸殖民地的選單,原住民的利益卻被完全忽視,原本答應還給沃爾松格部落的土地也被殖民者佔據,皇帝陛下的敕令形同一紙空文。
即便遭到盟友背叛,洛根大叔也沒有放棄理想,帶著家人與追隨者背井離鄉,從遙遠的石柱鎮遷徙到維穆爾河谷,白手起家,花費了無數汗水與心血建立起河谷鎮,帶領追隨者們放棄傳統的遊牧漁獵生活,墾殖農田,播種作物,開辦學堂,為的就是建立起一個樣板,試圖向殖民者證明,他們眼中野蠻落後的原住民,同樣可以融入文明社會。
然而一夜之間,一場大火摧毀了洛根·沃爾松格的全部心血,使他畢生為之努力奮鬥的理想淪為一個殘酷的笑話。
河谷鎮被詹姆斯中校的部隊付之一炬,愛妻與她腹中的小生靈慘遭殺害……這場令人髮指的血腥屠殺,徹底改變了洛根·沃爾松格的觀念,促使這位曾為捍衛殖民地而負傷流血的戰爭英雄,激發出對殖民地駐軍的刻骨仇恨。
河谷鎮慘案,不僅僅是洛根一家的悲劇,同時也震撼了整個新大陸北方的土著社會,喚醒原住民對殖民者世代累積的仇怨。
維穆爾河谷的阿薩族部落率先發起響應,各地相繼發生暴動,阿薩獵騎瘋狂屠殺殖民者,焚燒定居點,以此作為對“河谷鎮慘案”的報復。
“就在一週前,曾經竭力約束族人避免與殖民者衝突的洛根大叔發出號令,召集維穆爾河谷的阿薩族勇士,向殖民者展開報復行動。”
“5月2日傍晚,包括洛根一家三口在內,近百名阿薩獵騎突襲離河谷鎮最近的移民定居點,也就是我們四月初曾經短暫停留過的‘灰熊鎮’。”
海拉爾嘆了口氣,接著說:“哪怕經受了喪妻之痛的打擊,洛根大叔仍然沒有喪失理智,他下令包圍灰熊鎮,卻阻止手下屠殺鎮上無辜的居民,只是擺出圍攻的姿態,目的在於引誘真正的仇敵送上門來。”
“駐守維穆爾河谷的亨利·詹姆斯中校,收到灰熊鎮治安官發來的求救信,連忙率領騎兵營匆匆趕去灰熊鎮救援。”
……
史料:德·拉·瓦爾男爵的暴行(《美國的故事》,畢藍)
貴族出身的德·拉·瓦爾男爵是個鐵腕領袖,也是個殘暴的軍人,參加過英國對愛爾蘭的征服戰爭。
他把對付愛爾蘭人的政策原封不動地搬來對付印第安人,那就是燒、殺、搶。
1610年8月,他派人襲擊波瓦坦的一個部落,挑起了歷時四年的“第一次盎格魯波瓦坦戰爭”(1610—1614)。
在這次襲擊中,他們燒燬了印第安人的房屋和玉米地,殺死70多人,抓走部落首領的妻子和孩子。
沿河返回時,他們把孩子們一個個地從船上往水裡扔,同時開槍射擊,以把他們打得“腦漿迸裂”為樂。在詹姆斯敦,他們把利劍刺進了那位部落首領妻子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