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牛眼魔燈(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擔心敵人守在原地伏擊,喬安還能施展“異界傳送”脫離迷宮,突然出現在敵人背後,來一手反蹲!
類似這樣的戰術,喬安還能設計出很多種,完全取決於他的“腦洞”有多大……
……
生存競賽結束的第二天,也就是地表時間8月23日,喬安參加魔晶礦區、巖精營地、幽暗地域、花園鄉以及……深淵蛇窟(嫌棄臉?)的朋友們共同舉辦的慶祝宴會過後,施法傳送回米德加德大學。
在幽暗地域生活了兩個星期,尤其是參加迷宮競速的四天裡,喬安積累了不少科研素材,產生了一些新想法,回到學校以後就投入工作,撰寫一篇綜述性論文,主題暫定為“幽暗地域的生存競爭”。
喬安已經列好寫作提綱,第一部分照例是背景介紹。
“幽暗地域”普遍缺乏光照、植被和水資源,絕大部分割槽域比荒漠更貧瘠,只有極少數生理構造特殊的異怪才能勉強生存。
對大多數智慧生物而言,想在地底世界找到一處資源能夠維持種群繁衍的樂土並不容易,倘若佔據了這樣一塊風水寶地,竭盡所能保住這塊地盤就是整個族群最重要的使命。
惡劣的環境帶來生存壓力,生存壓力又導致競爭加劇,在生存尚且得不到保障的殘酷環境裡,道德就成了一種奢侈品,所以喬安深切感受到,人類社會的很多主流道德倫理觀念,在地底世界根本行不通。
一個生活在文明社會的現代人,去觀察幽暗地域的生態,第一感覺很可能是“窮山惡水出刁民”。
這倒未必是地底世界的原住民秉性邪惡兇殘,生活在這樣一個嚴重內卷的環境裡,資源就那麼多,你不搶就要被別人搶,溫柔善良者終究要被逐漸淘汰,剩下的都不是善茬兒。
在地表世界,其實也不缺乏激烈的生存競爭,只不過相對而言沒有幽暗地域那麼極端和瘋狂,所以喬安覺得關於地表世界物種演化的當代理論,同樣適用於幽暗地域。
喬安決定從兩個維度分別討論幽暗地域的生存競爭,其一是“自然選擇”,其二是“人工選擇”。
所謂“自然選擇”,簡而言之就是更適應環境的物種更有可能生存延續,反之則更容易被淘汰。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篩選淘汰,物種為了適應環境謀求生存,往往會演化出一些奇特的生理功能或者超自然能力,這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喬安在這篇論文中著重討論的一個自然選擇範例,就是“擬態”。
在地表世界,擅長運用“擬態”技能狩獵或者躲避天敵的生物多不勝數,比如偽裝成枯枝的尺蠖,偽裝成落葉的枯葉蝶,偽裝成黃蜂的食蚜蠅。
而在幽暗地域,精通“擬態”的生物同樣比比皆是,有的生物還擅長運用超自然力量增強偽裝,擬態技巧甚至比地表世界的同行更為精湛。
僅就喬安在本屆生存競賽當中接觸過的地底生物而論,擅長“擬態”的就不在少數。
比如倒掛在溶洞穹頂,偽裝石鐘乳的“暗幕魔獸”,貌似一襲灰色披風的“蟄伏偽怪”,偽裝成石筍的“樹繩妖”,假扮雕塑的“石像鬼”,當然還有靜止不動時酷似巨石的“格萊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