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危的恐慌氣氛,伴隨夜幕一同籠罩這座城市,急於出城的馬車阻塞了街道,乘客大多攜家帶口,行色匆匆,出城的目的無外乎躲避戰亂。

威廉·尼克爾斯總督不得不公開露面安撫民心,可惜收效甚微,向大洋對岸的母國政府發出的求援信,遲遲得不到回應,百般無奈之下,只能緊急徵召各地民兵支援首府,謀求自救。

徵召民兵,整軍備戰,的確是唯一能夠解決燃眉之急的舉措,然而斐真人在發動攻勢前就已經算到這一步,並且提前有所佈置,致使尼克爾斯爵士的徵召令淪為一紙空文,並未得到期待中的響應。

米德加德城周邊的村鎮,大多設有民兵自衛隊,這些民兵武裝的訓練和裝備水平雖然比不上正規軍,好歹不缺實戰經驗,作為輔助戰力還是夠格的。

收到召集令之初,多數村鎮的民兵組織倒是願意響應總督大人的號召,然而他們很快就自顧不暇,不得不放棄支援首府的打算。

臨淵堡淪陷其後不久,米德加德各地災禍頻發,奧斯塔湖的恐龍族群再次掀起騷亂,阿薩河谷的原住民發起暴動,獠牙山的雪怪與冬狼叢集下山掠奪……

幾乎是一夜之間,米德加德周邊村鎮烽煙四起,各地民兵都要疲於應付怪物襲擊,沒有餘力支援首府,米德加德城就此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

帝國本土的支援遲遲沒有音信,另一邊卻傳來不祥的風聲,據說斐真艦隊即將啟航,配合康華利將軍的部隊由海上和陸上兩面封鎖米德加德城。

如果傳言屬實,那麼當斐真艦隊抵達米德加德港的那一天,這座城市也將迎來淪陷之日。

壞訊息接連傳來,城裡人心惶惶,逃亡潮日益高漲。

市政議會也不消停,“鴿派”議員私下串聯,正在積極籌劃提交一份所謂的“非常時期保民法案”。

如果這份法案透過,那麼議會就有權委派一位代表,與斐真方面進行和平談判,以斐真軍方承諾保全城中居民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為條件,同意放棄抵抗,開城投降。

殖民地總督尼克爾斯爵士與駐軍司令拉瓦爾男爵堅決反對這部事實上的“投降法案”,但是隨著戰爭腳步的逼近,民意卻漸漸走到了他們的對立面。

投降論調之所以在城裡大行其道,與斐真方面的臨陣換將脫不開關係。

斐真南下兵團的指揮官原本是“血腥王子”小溫斯洛普。這位貴公子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超強的個人實力,但是名聲不好,殺俘惡習令人髮指。

如果仍然是小溫斯洛普統率部隊南下進攻米德加德城,城中居民知道此人的兇名,很清楚落在他手裡會有什麼下場,只能放棄投降的念想,同心協力拼死一搏。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就在不久前,約頓海姆殖民總督羅爾斯·溫斯洛普伯爵特地把自己的兒子由前線召回,任命托馬斯·康華利將軍接任南下兵團指揮官。

在米德加德城的居民看來,溫斯洛普伯爵這一不同尋常的舉措,釋放出一個非常明顯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