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撂著,經受風吹雨曬,白白生鏽?那也太浪費了。

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用畜力替代蒸汽機車牽引列車,的確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號角再次響起,四頭訓練有素的洛斯獸吞下最後一口玉米棒,從容不迫的站起身來,齊步向前邁進,牽引列車徐徐起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加速,最終平穩保持在時速25裡的水平。

進入巡航階段的列車,平穩的幾乎感覺不到晃動。

喬安坐在窗邊,心情卻不平靜。

用畜力牽引軌道列車這種做法,並非遠東人首創。

正如美狄亞和露比剛才談到的那樣,這種軌道技術最先是應用在礦石採掘行業,後來推廣到市政交通領域,萊頓港和米德嘉德城的市內公共馬車系統,就是這方面的應用典範,在各大城市司空見慣。

但是,把市內有軌交通系統,拓展到了戶外長途交通領域,這的確是遠東人的一大創舉。

想要建設這樣的鐵路交通系統,絕非表面看起來那麼容易。

遠東人或許尚未掌握自主研發魔導機車的技術,但是從鐵路規模就看得出來,這個新興國家的鋼鐵製造業相當發達,合乎規格的鐵軌可不是那麼容易批次製造的!

有了鋼鐵產業這個基礎,才談得上建設鐵路,否則只是一個空想。

拿喬安的家鄉亞爾夫海姆來說,連一家能製造鐵軌的大型鋼鐵廠都找不出來,更不要提建設鐵路幹線。

米德嘉德倒是有這個工業能力,尤其是尼達維勒的矮人鍛造廠,加工鐵軌沒什麼問題,卻也不可能實現遠東鐵路這樣的大工程。

問題不在工業技術,而是在於殖民地的政府機構太弱小,沒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工業建設。

殖民公司有錢也有組織能力,但是董事局的老爺們又沒發瘋,與其費力搞鐵路建設這種投入巨大收益難料的大工程,還不如多開幾座魔晶礦來得划算。

喬安還注意到,看似土裡土氣的列車牽引獸,其實也不缺乏技術含量。

洛斯獸這種牲口,在新大陸很常見,主要有兩種型別——生活在雪山高原地帶的“高地洛斯獸”,還有就是生活在幽暗地域的“地底洛斯獸”。

這兩種洛斯獸,身上都覆蓋著厚厚的長毛,性格溫馴,行動也很遲緩。

遠東人用於牽引列車的洛斯獸,與它們在新大陸的近親存在兩個明顯的差異。

首先是身上的毛髮很短,便於散熱,壯碩的肌肉群清晰可見,還有就是奔跑速度比其它品種的洛斯獸快得多,耐力也更好。

就算是接受過訓練的軍馬,以25裡的時速持續奔跑,也撐不了幾個鐘頭。

這四頭短毛洛斯獸,每天拖著列車飛奔八九個鐘頭,竟然還能保持健康的體魄,實在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