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了這一現實,喬安就無法像阿諾德他們那樣熱血沸騰,無法把自己帶入到“為正義而戰”的高尚角色當中。

恰恰相反,他更多考慮的是戰爭將會給普通人帶來何等巨大的損失。

刀兵四起生靈塗炭的年月,大學校園也難免受到戰火的牽連,自己像現在這樣安穩讀書的日子,恐怕是過一天少一天了。

哪怕僅僅是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維護和平寧靜的生活考慮,喬安也不希望爆發戰爭。

可是,他沒有勇氣站出來,公開向自己身邊的同學和朋友表明反對戰爭的立場。

如果他這樣做了,勢必陷入孤立。

喬安不怕孤獨,但是他討厭人們異樣的眼光,更討厭被人揹後指指點點,彷彿自己是個不正常的怪物。

為了避免這些麻煩,他只能保持沉默。如果有人問他支不支援發動戰爭,他只能硬著頭皮回一句“我跟大家的看法一樣”。

根據喬安的觀察,支援戰爭的人群其實相當複雜。

阿諾德那種不明真相的熱血青年是主流,但是海拉爾和錫安姐弟這樣瞭解內情的非主流,同樣跟著阿諾德振臂高呼,支援發動戰爭。

海拉爾很清楚斐真人並沒有侵佔米德加德的魔晶礦脈,至少目前還沒有,也知道這場有可能爆發的戰爭毫無正義性可言,但她仍然支援戰爭。

海拉爾不是不在乎戰爭的正義性,但是她更在乎能不能打贏,戰勝方能夠從戰敗方那裡攫取多少利益。

只要有便宜可賺,利潤大到超出風險,“財迷姐”就堅決支援發動戰爭。

這很冷酷,也很真實。

魔導工業革命以來,財富與社會地位急劇膨脹的資本新貴,普遍懷有海拉爾這樣的貪婪心態。

奧黛麗和霍爾頓屬於另一個群體,他們的利益與米德加德殖民地無關。

站在祖國的立場,這兩位迦南王室成員,巴不得新大陸南北兩大殖民地儘快打起來,打的越激烈越好。

最好能把殖民地背後的母國也捲進來,利用這場戰爭消耗亞珊帝國與斐真王國的力量,最好兩敗俱傷,新大陸現有的社會秩序徹底崩潰,迦南王國就能乘機渾水摸魚,擴大在新大陸的影響力。

就政治系譜而言,喬安既不是阿諾德那種渴望效仿祖先,在戰場上贏得武勳和榮耀的貴族青年,也不屬於海拉爾的資本新貴集團,更不屬於錫安姐弟的“外國友人”陣營,在這個圈子裡他形隻影單,找不到歸屬感。

政治上的孤立,加深了喬安對社交活動的反感,索性每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或者圖書館,在知識海洋中尋求慰藉,幸而學術問題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什麼“鷹派”與“鴿派”。

為了排遣戰爭迫近而引發的焦慮情緒,喬安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打算對原有的解析技能——包括“血液解讀”、“神話血液解讀”、“鑑定術”和4號盧恩符文Ansuz——進行深入整合,最終目的是創造一種更先進的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