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振動翅膀,馱著海拉爾飛了起來,感覺她的分量明顯比奧黛麗更輕,但是作為乘客,海拉爾也更不老實,不停在他背上動來動去,還連連大呼小叫,像個發現新玩具的孩子。

五分鐘後,喬安降落在峭壁頂端,海拉爾卻還賴在他背上不肯下來,試圖用甜言蜜語忽悠他再多飛一會兒。

奧黛麗板著俏臉走過來,在海拉爾耳畔低聲說了什麼,喬安沒聽清。

海拉爾“嗯”了一聲,很不情願地從他背上跳下來,神態頗為掃興。

喬安變回人類形態,俯瞰腳下幽暗空曠的深淵,不多時就看見霍爾頓擺動龍翼飛了上來。

在霍爾頓身後不遠處,四條地行蜥蜴貼著峭壁飛速攀爬,唯恐被他丟下。

霍爾頓的半龍血統,對這些低等爬行動物具有無形的威懾力,就連脾氣最暴躁的地行蜥蜴,也對詩人先生俯首帖耳,唯命是從。

等地行蜥蜴也爬上峭壁,喬安已經變回人類形態,領回自己那隻蜥蜴,翻身騎了上去。

一行四人騎乘蜥蜴繼續前行,又花了半個鐘頭才穿過地臍出口,展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條寬闊的地下河道,潺潺水聲在空曠的地下世界迴盪。

地下河道兩岸是一望無際的遼闊原野,遍佈茂盛的苔蘚與地衣,蕈類真菌也是隨處可見,得益於當地豐沛的水資源,生長得極為高大,遠遠望去,宛如一片片色彩斑斕的灌木叢。

四位來自地表世界的旅行者,被眼前這一幕瑰麗奇景深深震撼,不由看得發呆。

過了許久,喬安率先回過神來,開啟“導航羅盤”,校訂探險團隊所處的方位。

從這裡開始,他們將進入地圖上標識的地底世界“第2區”,也就是俗稱的“地下叢林”。

抵達這裡之前,喬安也曾對地下世界的分割槽地圖感到困惑,缺乏光照的幽暗地域,怎麼會有所謂的“叢林”呢?

他原本以為,生長在“第2區”的很可能是厭光植物,比如“大王花”和“水晶蘭”這類腐生植物,缺乏葉綠素,無法——也不需要——透過光合作用獲得養分,或許適合在地底世界生存。

而當他真的身臨其境,才發現自己只猜對了一半。

在這片被稱為“地下叢林”的遼闊原野上,的確生長著各種各樣的腐生植物,還有大片大片色澤灰暗,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另類苔蘚和地衣,但是構成當地茂盛植被的主要物種,卻是大量在地表世界無從得見的巨大真菌。

這其中最多的是擔子菌綱生物,恍若陽傘似的大蘑菇;而寄生在風化岩層縫隙中的層菌綱生物,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木耳”,同樣比比皆是。

所有這些真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長得特別肥大壯碩,看起來就像它們在地表世界那些遠親的放大版。

最初的震撼過後,喬安不由產生一個疑問。

這些在地表世界充其量只有一個巴掌那麼大的真菌,為何在幽暗地域能夠長得如此茁壯,個別菌種的體型甚至堪比參天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