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富蘭克林獎(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覺得這事兒很不靠譜。
然而轉念一想,今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扯淡事兒又何止這一樁?
如果自己的論文真能被《奧法學報》刊載,那麼榮獲“富蘭克林獎”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富蘭克林獎’的獎金不算高,只有3000金杜加,但是關鍵不在那點獎金,而在於榮獲這個獎項之後,你將自動獲得本年度‘學術新星獎’候選資格,那才是含金量十足,真正能夠為獲獎者戴上一頂‘天才’光環的重要獎項,喬安,你懂我的意思吧?”
莫里亞蒂教授衝他的學生眨眨眼睛,含笑做出暗示。
或許是因為今天已經受到太多的驚嚇,當喬安聽出導師不把“富蘭克林獎”當回事,竟然慫恿自己去競爭年度“學術新星獎”,已是神情麻木了。
“富蘭克林獎”的評選委員會成員,就是米德嘉德大學奧法學院的全體教授,候選人也都是本校的學生,喬安多少還有那麼一點得獎的希望。
“新星獎”則是另一回事,影響力和含金量都不是“富蘭克林獎”這種校內獎項所能望其項背的。
“學術新星獎”的主辦方,就是瓦雷斯奧法學會,眾所周知,這個機構掌握著全世界奧法學術圈的最高話語權。
奧法學會的五位創始法人,對應著瓦雷斯世界五大強國——神聖亞珊帝國、斐真王國、海藍王國、保士華王國和迦南王國——各自最頂尖的名校,其中代表帝國的就是米德嘉德大學。
奧法學會創立了兩個重要獎項,其中之一就是“學術新星獎”,目的在於發掘奧法學術界的青年才俊,特別是那些天賦出眾的在校學生,每年頒發一次,獎金10000金杜加,獲獎名單通常會在暑假前公佈。
該獎項由五大名校輪流承辦,評委會成員也都是來自五大名校奧法專業的權威教授。
比如米德嘉德大學選派的評委,通常就是富蘭克林院長,而像莫里亞蒂教授這樣名氣、資歷和人脈都不算出眾的學者,不太可能受邀擔任評委。
導師都沒資格當評委,學生就想去競爭“新星獎”?
這未免太不切實際。
導師剛才說到“富蘭克林獎”的獲得者,將代表米德嘉德大學,自動進入五大名校聯合評選年度“學術新星獎”的候選名單,這是事實。
然而獲得候選資格是一回事,能否獲獎則是另一回事。
學術新星獎,顧名思義,就是要獎勵那些在奧法學術領域嶄露頭角的年輕人,因此評選物件僅限於五大名校奧法專業的在讀生,參選者的年齡不得超過30歲。
年輕誠然是一項競爭優勢,然而凡事總是過猶不及,太過年輕反而會成為劣勢。
事實上,學術新星獎創立迄今為止,獲獎者的年齡就沒有低於20歲的。
喬安今年還不滿十五歲,即便能夠幸運的進入候選者名單也幾乎不可能獲獎,否則連他自己都覺得太荒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