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主編來信(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看字跡,喬安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奧法評論》主編丁尼生先生的親筆信。
丁尼生先生在信中流露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的專橫霸道,直言不諱的告知喬安,他這篇文章,不適合發表在《奧法評論》。
看到此處,喬安心裡不由涼了半截,難道自己的論文真的太冷門,以至於丁尼生老頭都不給他審稿的機會,直接拒收了?
可是手稿怎麼沒有隨信退回來?
喬安納悶地撓了撓頭,翻開回信的下一頁,滿臉鬱悶立刻變成震驚。
丁尼生先生話鋒一轉,告訴喬安,《奧法評論》不收他的論文,是因為這篇論文的水平太高,已經超出了《奧法評論》這份期刊的定位。
如果勉強發表在《奧法評論》上,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多數讀者未必看得懂他這篇論文,而且會錯失引起更高層次的學者們關注和討論的機會——真正高水平的學者,不會浪費寶貴的時間看什麼《奧法評論》。
所以,丁尼生先生自作主張,決定把喬安這篇論文轉投給《奧法學報》編輯部,目前已經透過編輯稽核,進入審稿流程,請喬安靜候審稿人的意見。
喬安看完丁尼生先生的回信,好半天處於懵逼狀態。
《奧法學報》?
開啥玩笑,那是比《奧法評論》更高一個檔次的核心期刊,隨便一篇文章的學術積分都不低於40!
學校閱覽室收藏的《奧法學報》,至少過往五年的舊刊,總共六十多本,喬安一期不落的都看過,水平的確很高。
根據他的觀察,《奧法學報》的供稿人,主要是這麼兩類。
其一是各大名校的博士生,畢業論文通常會發表在《奧法學報》上,除了極少數學術新星或者業界大牛得意門生的文章,這類畢業論文的得分普遍不超過50。
其二是各大名校的青年教師,在教學之餘做出的成果,主要也是發表在《奧法學報》上,平均水平比博士論文更高一些,畢竟資歷和資源都不是前者能比的。
換言之,如果喬安有資格在《奧法學報》上發表一篇文章,那麼下限就是他已經達到了博士畢業的水平,上限則意味著他能拿這篇論文作為敲門磚,去申請大學教職。
在米德嘉德大學這樣的名校,只靠一篇《奧法學報》的一作文章,很難爭取到講師資格,助教倒是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喬安沒有什麼“名校情結”,回到自己的故鄉亞爾夫海姆,憑這篇論文在自己的母校萊頓學院申請一個講師席位,十拿九穩。
喬安又想到,自己的老同學愛德華和托馬斯,這會兒還沒有從萊頓學院畢業,如果自己真回去當教師,見面以後可是夠滑稽的。
算了,先別想美事,關鍵是自己的文章真能順利發表在《奧法學報》上嗎?
這實在是一個令喬安越琢磨就越發心裡沒底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