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個紅龍血脈術士,就可以搞來一些紅龍的血漿,融合其它輔料,飲用或者注射之後,就有可能強化自身術士血脈,開發出新的法術。

這叫做“同源強化”。

一般來說,注射的效果要比口服更好,但是涉及“血液排異反應”,風險更大。

萬一撐不過血液排異反應,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

還有一個相似的思路,叫做“近源強化”。

還是拿紅龍血脈術士舉例,假如他沒能搞到新鮮的紅龍血漿,但是偶然獲得一些藍龍血漿。

雖說龍種不同,好歹都是真龍,血緣相近,也有可能對自身血脈起到強化作用。

但是這種“近源強化”,不確定性就更大了。

往好裡說,血脈差異越大,發生變異並且覺醒更多新法術的可能性也越大,這表明“近源強化”的上限比“同源強化”更高。

但是也有壞處,血脈差異更大,血液的排異反應也更強烈,風險顯然也更大。

從“同源強化”和“近源強化”,是否可以推匯出“異源強化”呢?

還是紅龍血脈術士,如果得到一些異怪之血,可否採用同樣的方式對自身進行強化?

這種思路,的確有人試過,然而下場大多極其悽慘。

倘若血脈根源截然不同,差異太大,強行融合的風險也就更大,脆弱的血肉之軀,承受不住如此酷烈的排異反應,往往會落得個玩火自焚的下場。

除了瘋子,很少有術士敢於嘗試極度危險的“異源強化”。

“術士”,畢竟是一個與法師同樣具有悠久傳統和豐富歷史積澱的主流奧法職業。

大學校園裡的術士學生,大部分課時的內容就是學習如何強化自身血脈,各種教科書和文獻資料,多到可以塞滿圖書館,有很多現成的修行道路可以參考,有很多前輩的經驗教訓可以借鑑,實在沒必要自己開腦洞,瞎折騰。

這就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就拿注射血液這種最簡單的強化方式來說,現今主流的強化策略叫做“搭橋法”,巧妙的將“同源強化”與“近源強化”結合起來,在風險可控的同時,最終甚至能夠達到“異源強化”的目的。

這個辦法,其實很簡單,核心思想就是“漸進逼近”。

還是拿紅龍血脈術士來說,第一步選擇“紅龍血漿”,進行“同源強化”。

下一步,尋找一條具有紅龍血脈的混血龍,比如紅藍混血,採其血漿,調製成鍊金藥劑,進行“準同源強化”。

現在,這位術士體內已經具有紅龍與藍龍雙重血脈。

第三步,取得藍龍血漿,注射強化,這同樣是一次“準同源強化”,風險很小。

到此為止,透過三步強化,實際上已經達成了“近源強化”的目的。

過程雖然有點繁瑣,但是好在風險可控,安安穩穩的提升實力。